9月7日,長江三峽工程三期工程驗收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在京舉行。會議審議通過了樞紐工程和移民工程驗收組提出的驗收結論,同意今年汛後三峽水庫蓄水至156米水位運行。至此,三峽工程挑戰156米高程,已進入倒計時狀態。
迎接“156”,細心把好驗收關口
根據三峽工程“一級開發、一次建成、分期蓄水、連續移民”的建設方案,水庫分三期蓄水,135米水位為圍堰擋水發電期,156米水位為初期運行期,待水位達到175米時,進入正常運行期。當蓄水至156米高程時,三峽工程及其三峽水庫也迎來更嚴峻的考驗。
為確保工程質量,實現如期蓄水的目標,2005年1月,經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批准,成立了國務院長江三峽工程三期工程驗收委員會,下設移民工程驗收組和樞紐工程驗收組,分別負責對三期移民工程實施國家驗收及樞紐工程156米水位蓄水前驗收。
今年8月28日至9月1日,移民工程驗收組在區縣自驗、省市初驗的基礎上,重點考察了156米蓄水涉及的湖北庫區的宜昌市夷陵區、興山縣和重慶庫區的巫山縣、奉節縣、雲陽縣、萬州區和忠縣,對水庫的庫底清理、農村移民搬遷安置、城市(縣城)遷建、集鎮遷建、工礦企業遷建、地質災害防治等進行了驗收,並檢查了移民檔案管理。
9月2日至5日,樞紐工程驗收組按照《樞紐驗收大綱》規定的範圍,驗收了右岸大壩高程160米—185米土建工程和相應的金屬結構工程及機電設備,右岸電站進水口金屬結構及機電設備,以及碾壓混凝土圍堰拆除工程等。
經過深入細緻、科學嚴謹的考察驗收,兩個驗收組分別得出結論,移民工程和樞紐工程都可以滿足今年汛後蓄水至156米水位的要求。
挑戰“156”,各項準備基本就緒
事實上,在2003年三峽工程實現蓄水、通航、發電三大目標,全面轉入三期建設以來,各項工程都在圍繞著蓄水至156米目標展開:
樞紐工程——今年5月,大壩全線達到185米設計高程,防洪、發電和航運的綜合效益開始顯現;去年9月,左岸14臺機組提前1年全部投入運行,已累計發電1200多億千瓦時;航運能力逐步提高,運輸成本不斷降低;大型機組自主設計、製造、安裝和維護能力明顯提高。
移民安置——目前已累計搬遷安置移民116萬人,10座縣城、2座城市、112座集鎮絕大部分完成了整體搬遷,移民狀況總體比較穩定;庫區産業發展基金項目啟動,截至去年底,對口支援已為庫區引入資金244億元,實施各類合作項目近2900個,庫區經濟社會發展形勢良好。
生態環境保護和水庫綜合管理——三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全面實施,水庫周邊綠化帶建設工程起步,庫區的19座垃圾處理廠和26座污水處理廠已投入運行;幹流水質總體情況良好,基本保持在Ⅲ類水質標準,較蓄水前沒有大的變化。
直面156米挑戰,三峽工程各項準備基本就緒。
面對新考驗,三峽工程依然任重道遠
三峽工程還要面對許多考驗。
156米蓄水後,三峽大壩、左岸電站發電機組及主要建築物和通航設施,能否經受住較高位水位的考驗?部分農村移民的良田熟土將被徹底淹沒,單由後靠土地提供生活來源;城市遷建、復建工程大多完工,就業機會不斷減少,移民如何實現穩定和發展?蓄水後,水庫水域面積增加,水流進一步減緩,水庫生態環境和水質安全將如何保證?因此,未來在確保工程建設質量的同時,保證移民安穩致富、推動庫區經濟社會發展,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水庫管理等成為亟待解決的課題。
據三峽辦有關負責人介紹,面對新的挑戰,有關地區、部門將協同作戰,加強管理和監測,確保樞紐工程安全運行;調整完善移民安置規劃,確保庫區移民和社會穩定;搞好地質災害防治和水污染防治,確保水庫水質優良。同時《三峽水庫管理條例》、《三峽水庫可持續綜合利用規劃》、《三峽水庫消落區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劃和法規將加快制定,為建設一個清潔水庫、生態水庫、和諧水庫、健康水庫提供可靠保證。
鏈結:為什麼要進行庫底清理?
滿足三峽工程蓄水需要,保證樞紐工程及水庫運行安全、航運暢通,防止水質污染,保護庫周及下游人群健康,為水庫防洪、發電、航運、供水、旅遊等綜合開發利用創造有利條件,在蓄水前必須進行庫底清理。庫底清理包括衛生清理、固體廢物清理、建築物及構築物清理、林木清理等。
156米水位線下庫底清理,涉及湖北省庫區的宜昌市夷陵區、秭歸縣、興山縣、巴東縣和重慶市庫區的巫山縣、奉節縣、雲陽縣、萬州區、開縣、忠縣、石柱縣、豐都縣、涪陵區等13個區縣。 (記者 朱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