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山西應縣木塔大修17年尚未動工折射文物保護尷尬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9月24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太原9月24日(記者 陳芳 高風 原碧霞)有著“中國古建築鬥拱博物館”之稱的山西應縣木塔,是現存世界上最高、最古老的全木制古佛塔,堪稱建築史上的傑作。1961年成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近年來木塔險情嚴重,但由於大修方案一直未達成一致,木塔從“十五”期間的國家六大重點文物維修工程,又延至了“十一五”的規劃方案中。17年來,木塔維修一直處在如何修、何時修等諸多爭論與尷尬中。

    維修之爭:“三思”後何時能行?

    高達67.31米、使用木料約1萬立方米、7000多噸的重量——這個建於遼代的全木結構佛塔,經歷950年的風風雨雨,二樓的柱子已明顯傾斜,破裂變形的木頭隨處可見……

    為保護木塔安全,從1989年起,我國就開始研究應縣木塔的保護工作。1991年,國家文物局批准成立“山西省應縣木塔維修工程領導組”,木塔大修工程正式啟動。

    這個領導組下設了辦公室、專家組、安全保衛組等。專家組聘請了全國7位院士及其他30余位專家學者,對應縣木塔進行了多次考察論證,主要提出了落架大修、抬升維修、現狀加固等幾種維修思路。但是,到目前為止,維修思路還未最後確定。

    “17年來,國家花了1000多萬元,大大小小開了不少修繕保護論證會,可遺憾的是,最後還是回到原點,不能確定拯救方案。”應縣木塔文保所所長秦亮泰告訴記者。

    再從地方政府來看,當地去年的財政收入僅有8000余萬元,本應用於應縣木塔文物保護的每年400多萬元門票收入現在全部上繳財政,然後由當地財政返還一部分給應縣木塔文物保管所,其主要用於人員工資開支、辦公經費及旅遊推介等。

    “對待古代文物,尤其是像應縣木塔價值這麼高的文物,我們要非常慎重,不能隨便動刀子,動之前要三思而行,允許爭論,允許思考,要時間,要論證。千萬不能隨便動。”在一次論證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周福霖曾這樣説。

    在中國工程院院士傅熹年眼中,現在木塔就像一張破損嚴重亟需裱糊的舊字畫一樣,“誰也不敢輕易下水,誰知道下水後能不能拿出來?”

    事實上,備受關注的故宮大修工程自2002年啟動以來,也因其大修計劃和工程中的種種問題受到各界的關注與議論。恢復“康乾盛世”景象還是成為古物陳列館?北京古建築研究所所長韓揚説:“一個文物凝結著百年曆史,它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人文活動遺跡可能互相衝突,因此在修繕過程中需要有個取捨。”

    無論方案最終如何,專家認為:“如果對木塔進行修繕,可能會堅持千年不倒;但如果不修,就沒有可能。”

    登塔與禁止:保護與利用的博弈?

    山西省古建築研究所原所長柴澤俊告訴記者:“如今木塔已‘病入膏肓’,塔身扭曲變形,有300多處殘損,目前一次最多只能承受20人登塔,如果遊客再多,會使木塔卯榫位移加劇,造成新的隱患。”

    為保護古木塔,從2003年開始,山西省文物局曾兩次下文不準遊人攀登應縣木塔。然而,到目前為止,木塔依然開放到二層。

    “現在門票是60元,遊客大老遠來了,如果不讓登塔,只能遠遠地看一眼,這很不現實。不讓遊人上塔,誰還來這裡參觀?”秦亮泰説,“在維護費用有限的情況下,我們只能儘量地做好保護工作,嚴格控制遊客上塔人數。”

    今年4月份,來自全國各地的古建築研究專家在針對應縣木塔召開的修繕保護論證會上,就遊人是否能登塔有過爭論。最後考慮到“現實問題”,形成了讓遊客限量參觀的意見。

    在與應縣木塔相距不到100公里的地方,另一處“國保”懸空寺也面臨同樣的境遇。早在前幾年,文物保護專家就呼籲,像懸空寺這樣有著1500多年曆史的古跡應嚴格限制遊人攀登。據恒山風景區管委會主任孫海川介紹,黃金週期間這裡每天要接待中外遊客近萬人,絕大多數人都要上去看一看。

    事實上,近年來“讓不讓攀登長城”的問題也在爭論中。記者了解到,隨著旅遊業的興起,全國長城遊客每年有1000多萬人次。但同時,對長城的損傷也在逐漸加大。

    中國長城學會秘書長董耀會介紹,北京地段的長城約629公里,其中600公里尚未開發。遊人的增多,也在讓“長城磚一塊塊地消亡”。

    “文物景區的保護和利用,多年來一直是個矛盾。讓遊人登攀,看著都可惜。但另一方面,雖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撥款卻有限,結果是可想而知的。”應縣文物旅遊局局長趙暢説。

    山西省文物局文物管理處處長董養忠表示:“不能對地方財政有多大指望。”據介紹,“國保”單位數量居全國第一的山西省,很多古建築不同程度存在險情。根據文物保護法規定,文物保護經費要求列入縣市一級政府的財政預算,但在山西基本落實不了。一些已開始將文物保護專項經費列入當地財政預算的縣市,多數為幾萬元,最多的不過十幾萬元,這樣的投入與等待保護維修的文物資源根本不能匹配。

    申遺之熱:為更好保護,還是為發展旅遊貼“標簽”?

    讓人類共有的財富得到全世界關注和保護,是申報世界遺産的初衷。同中國的其他“國保”一樣,申請加入世界遺産一直是千年古木塔的目標。從2000年開始,應縣木塔亦被列入中國推薦世界遺産的預備名單。

    由於木塔自身的修繕保護及周邊環境的治理等問題,申遺工作一直在艱難前進中。木塔周圍的環境一直令文物部門頭痛,民居、商鋪嚴重擠佔了文物保護區,與木塔的文物風格極不協調。而且農戶庭院、屋頂堆放大量秸草等易燃物品,對木塔的安全及保護也構成了極大的威脅。

    2004年11月,應縣新一屆領導痛下決心對木塔周邊居民區進行拆遷改造。圍繞木塔保護進行舊城改造拆遷,拆遷房屋建築面積20萬平方米,拆遷改造已投入資金3.86億元,環繞木塔核心區新建10萬平方米的綠地和空地保護園區。

    但與“申遺”的要求相比,應縣恐怕還有許多事要做。“申報世界文化遺産的要求很嚴格,要求有唯一性、不可再生性、不可替代性,要求周邊環境原汁原味。”秦亮泰説。

    經測算,為給應縣木塔申遺做準備,僅木塔周邊環境綜合治理項目的總投資還需要9000多萬元。當地一些幹部表示,“申遺”的難度確實太大了,資金缺口就是一個重要的制約因素,現在是硬著頭皮在做。

    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司巡視員兼世界遺産處處長郭旃説,我國正對近年申請列入世界遺産預備名單的200多項文化遺産進行“排隊”,預計最終入圍“預備名單”的文化遺産有三四十項。申請單位往往要做好紮實細緻的基礎工作,斥鉅資改善環境、“拆今護古”等舉措都是必經過程。

    “申遺並不適合所有的文化和自然資源,何況申遺的過程需要很大的人力、物力、資金的投入,切忌盲目,去掉浮華,多做些實在的保護工作,要比那些不切實際的面子工程好得多。”山西省文物局辦公室主任程書林説。(完)  

 
 
 相關鏈結
· 江蘇省南京規劃管理 加強立法 引領歷史文化保護
· 三峽三期移民工程文物保護任務全面完成
· 蘇州出臺政策保護地下文物
· 陜西省修訂文物保護條例 定期免費開放革命遺址
· 絲綢之路新疆段重點文物保護項目工程正式啟動
· 河南省政府公佈第四批224處文物保護單位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