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長江三角洲地區正成為世界造船業投資轉移集聚區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9月26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南京9月26日電(記者 張煒、朱旭東、王洋)憑藉黃金水道與黃金海岸交匯的地緣優勢,長三角地區正逐漸成為世界造船業投資看好的集聚區域。“十一五”期間,上海、江蘇和浙江有望形成接近3000萬噸的造船能力,到2015年,長三角地區造船産量佔我國造船市場的比重將從目前約50%提高到60%以上。

    2010年長三角造船能力接近3000萬噸

    幾年前,南通啟東五倉港東側20公里長的長江岸線上蒿子遍地,江蘆搖曳,可如今這裡已是啟東的“船谷”。惠港造船、啟亞船務、東江造船等10多家內外資企業競相搶灘,5家船廠同時開工建設,投資總額突破25億元,啟東沿江岸線船舶製造産業群已初具規模。

    而離南通不遠的泰州靖江市憑藉52.3公里的長江岸線資源,計劃在5年內做大做強船舶製造業,形成年産300萬噸至400萬噸的船舶生産規模,躋身全國造船業前5位。

    與此同時,位於長三角南翼的寧波剛完成了全省最大的造船碼頭的土建工程。負責該項目的浙江省造船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這個全長2600米碼頭的實際造船能力,可達到10萬噸級”。

    根據浙江省和上海市的造船業“十一五”規劃,上海計劃在2010年造船能力達到1000萬載重噸,浙江計劃接近1000萬載重噸。

    世界造船業向長三角集聚

    “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的造船産量躍居世界第三以來,世界船舶工業便加速向中國、向長三角轉移。”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會長張廣欽説。

    數據顯示,2006年上半年,我國船舶工業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全國新承接船舶訂單1608萬載重噸,是2005年全年成交量的95%,佔世界市場份額達到27%;手持新船訂單5092萬載重噸,比2005年底增加近1100萬噸;造船完工量528萬載重噸,其中出口船舶430萬載重噸,佔造船總量的81%。船舶産品出口到112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出口金額在1000萬美元以上的國家和地區達33個。

    多年來,長三角城市帶致力於打造先進製造業基地,以船用配套設備製造業集聚發展為突破口,構建船舶配套業與造修業協調發展的格局,正在取得積極成果。

    加快産業升級防止投資過熱

    面對如此快速增長的造船規模,業界也開始關注産能過剩的問題。上海造船協會理事長、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張聖坤指出,雖然我國已連續10年造船産量居世界第三位,但我國造船技術水平與國外先進水平的差距並沒有明顯縮小。

    日前在南通召開的“2006世界船舶及配套産業發展高層論壇”上,與會專家認為,從産業發展規律看,由於重化工的發展和勞動力成本的優勢突出,中國造船業在未來全球造船格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在本世紀頭20年裏仍會處於良好的上升期。

    今年3月,國務院召開會議,部署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快振興裝備製造業的若干意見》有關工作。造船業被列為我國裝備製造業發展的重點産業。今年8月,溫家寶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了《船舶工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綱要》提出一系列發展措施:深化改革,加快造船模式變革;優化産業組織結構,發展先進造船能力;大力發展技術創新,提升科技整體水平;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舉,以開放的思路打造配套基地等。

    長三角地區正在從多方面積極探索。南通市著力於高起點引進、高標準建設船廠,逐漸形成了以南通中遠川崎、中遠船廠、熔盛造船為龍頭,多种經濟成分並舉的船舶工業産業鏈。寧波市計劃建立以鄞州區為中心的技術創新體系,發展專業船舶工程設計開發公司,形成3個至4個現代造船總裝模式的先進製造業基地。

    國家海事局副局長李青平告訴記者,由交通部、國防科工委等部門統一部署的“低質量船舶專項治理”活動,自去年4月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以來,已關停並轉造船廠(點)303家,完成整改的船舶生産企業291家,正在整改的船舶生産企業406家,此舉將有利於理順地方船舶行業的管理體系。(完)

 
 
 相關鏈結
· 中國將積極利用外資推動船舶製造業發展
· “十一五”期間我國重點建設三大現代化造船基地
· 中國造船代表團出席2006年國際造航檢三方會議
· 建立現代造船模式專家組在穗召開第一次工作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