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三峽工地10月27日電 三峽水庫156米蓄水目標成功實現後,三峽工程由圍堰擋水發電期正式轉入水庫初期運行期,其防洪、發電、通航三大功能開始全面發揮。
三峽工程首要功能是防洪。三峽總公司總工程師張超然説,三峽工程可實現防洪科學化、規範化,遇到百年一遇的洪水,可以控制在安全下泄的標準。即使遇到千年一遇的特大洪水,調節三峽庫容也能有效調控洪水,防止毀滅性災害發生。
三峽水庫156米水位運行,三峽電站的發電出力和發電量將有較大提高。左岸14臺巨型機組首次實現全部滿負荷發電,每台機組發電能力可達到額定的70萬千瓦。初期運行期,三峽電站年發電量預計相當於一個半北京市的年社會用電量。
據介紹,三峽水庫蓄水至156米後,具有調節庫容87.8億立方米,可進行年調節。由於水庫調節性能增加,在非汛期可以承擔電力系統部分調峰、調頻任務。
萬里江流,千帆競發。三峽水庫蓄水到156米後,水庫常年回水達到銅鑼峽,航道改善里程約570公里,比135米蓄水期延伸140公里左右;淹沒主要灘險約130處,比135米蓄水期多淹沒30處左右,長江幹線長壽至宜昌段航道水流條件得到改善,河勢順從,旋流不再,運輸成本大幅度降低,通過能力大大提高;部分通航支流如烏江,其河口段航道狀況也將得到較大改善。
從此,長壽、涪陵、萬州等港口水域水深等停泊條件將大為改善,成為深水港。萬噸級船隊可直抵萬州,重慶將成為雲、貴、川及中國西部航運之中樞。
三峽蓄水,還將改善長江中游枯水季節的航道條件。枯水期葛洲壩最小下泄流量將由現階段的每秒3200立方米增至每秒4000立方米以上,壩下航道枯期水位有所抬高,中游淺灘河段航道條件將有一定程度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