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孫志輝:海水利用是解決東部“水困”首選之策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11月10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1月10日電(記者李斌 劉曉莉)國家海洋局局長孫志輝在日前召開的“海水利用現場經驗交流會”上説,充分發揮沿海省市瀕臨大海的區位優勢,在東部地區積極推進海水利用,大力發展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和海水化學資源利用,理應成為濟水解困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首選之策。

    東部沿海地區是我國經濟最為活躍和發達的地區,但仍然存在水質性缺水現象,制約了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

    我國水資源時空分佈不均,沿海缺水呈現出北方資源性缺水、南方水質性缺水的鮮明特點。一些地區的地下水超採,還造成地面下沉、海水倒灌、生態環境惡化等嚴重後果,嚴峻的缺水形勢為東部地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了巨大的隱憂。

    據不完全統計,東部地區每年因缺水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高達數千億元。今後,隨著人口的增長、經濟的發展和城鎮化的推進,沿海地區的水資源將更加捉襟見肘。 

    孫志輝説,積極開展海水利用,可以有效緩解水資源緊張現狀,對海上石油、遠洋運輸、海洋漁業、海底礦産資源開採等行業提供條件保障,並帶動加工製造、自動化控制、鹽化工等行業的發展。

    他説,通過開發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海水利用技術,發展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和海水化學資源利用循環經濟産業鏈,不僅可以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效率,降低成本,實現環保、節地和資源綜合利用的綠色循環,還可以有效推進沿海地區工業結構的調整,促進鋼鐵、有色金屬、電力等重點耗水行業向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轉變。

    相關新聞:

    我國將制定上百項海水利用相關標準

    新華社北京11月10日電(記者李斌 劉曉莉)國家海洋局局長孫志輝在日前召開的首次“海水利用現場經驗交流會”上説,我國將依據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科技部和國家海洋局聯合發佈的《海水利用標準發展計劃》有關要求,在實驗研究和工程示範的基礎上,組織編制海水利用基礎標準、産品標準、方法標準、管理標準及技術評價標準等百餘項相關標準,建立健全海水利用標準體系,規範海水利用産業發展。

    孫志輝説,我國將建立海水利用質量監督管理體系和標準體系,實現海水利用規範化管理。將組建國家海水利用産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提供有關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和海水化學資源利用産品裝備的性能檢測,逐步建立和完善海水利用質量監督管理體系,規範市場準入,促進海水利用産業協調、有序、健康發展。

    據介紹,構建海水利用標準體系和質量監督管理體系是保證海水利用健康持續發展的前提,我國目前在這個領域尚屬空白。

    近十年來,我國在海水淡化和綜合利用方面也取得一定成效。自主設計、製造完成了3000噸級低溫多效蒸餾和5000噸級膜法反滲透海水淡化裝置,海水提鎂、提溴、提鉀技術也得到應用。

    青島投資3億多元“改水” 讓農民喝上放心水

    新華社濟南11月10日電(記者 王汝堂)截至目前,青島市投資3億多元為全市農村建設供水工程,供水工程將於今年底全部完成。

    青島市農村供水工程從2005年開始建設。當年投資1.8億多元,解決了1050個村莊、74萬人的供水問題。

    今年實施的二期工程,計劃解決其餘967個村莊、63萬人口的供水問題,計劃建設供水工程770處,總投資1.7億多元。目前這些工程進展順利,到年底將全面完工。

    我國海水淡化每噸水成本約5元

    新華社北京11月10日電(記者李斌 劉曉莉)國家海洋局局長孫志輝在日前召開的“海水利用現場經驗交流會”上説,我國海水利用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斷向前發展,噸水成本已接近國際先進水平,達到每噸約5元人民幣。

    孫志輝同時指出,由於我國缺乏促進海水利用發展的優惠政策,海水利用對維護國家水安全的支持力度不夠,海水利用還沒有真正成為解決我國水資源短缺的重要途徑。

    我國在海水淡化技術方面,已全面掌握蒸餾法和反滲透法兩大主流海水淡化技術,技術經濟性日趨合理。先後建成了具有全部自主知識産權的每日5000噸反滲透和每日3000噸低溫多效海水淡化工程。淡化後的海水成為當地居民和企業生産的重要水源。目前,正在實施萬噸級工程示範項目。

    在海水直接利用技術方面,海水直流冷卻技術已廣泛應用於沿海電力、石化和化工等高耗水行業。海水循環冷卻技術形成自主成套技術和産品,相繼建成了具有全部自主知識産權的千噸級和萬噸級海水循環冷卻技術示範工程,實現了海水循環冷卻産業化技術突破,現已進入10萬噸級示範工程研究和工程設計階段。

    目前,全球120多個國家在應用海水淡化技術,海水淡化日産量約3775萬噸。我國已建海水淡化工程的能力為每日12萬噸,利用海水作工業冷卻水年用量約330億立方米。

    我國海水利用工作在許多方面仍然存在很大差距。譬如,海水利用單機産量偏小,工程規模多在千噸級;海水利用自主創新能力不強,關鍵設備還多依賴進口;海水利用學科帶頭人和技術創新人才還滿足不了形勢發展的需要,海水利用基礎研究的能力和水平還有待提高,對重大海水利用關鍵技術領域的突破還不夠多。

    一億多人靠海“飲水”

    新華社北京11月10日電(記者李斌 劉曉莉)根據聯合國統計,目前全球有14億人缺乏安全清潔的飲用水,即平均每5人中便有1人缺水。估計到2025年,全世界將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口缺水,波及的國家和地區將達到40多個。淡水資源日益短缺乃至水危機已成為國際社會特別是一些沿海國家普遍關注的重大問題。

    作為水資源的開源增量技術,海水淡化已經成為解決全球水資源危機的重要途徑。目前,有120多個國家在應用海水淡化技術,海水淡化日産量約3775萬噸,其中80%用於飲用水,解決了1億多人的供水問題。

    據介紹,許多國家為了解決日益緊缺的淡水資源危機問題和促進海水淡化産業發展,在加大資金投入的同時,鼓勵發展海水淡化的政策措施。

    在各國政府的推動下,海水淡化作為新興朝陽産業不斷向前發展。目前全球海水淡化的市場年成交額已達到數十億美元,且每年以20%的速度遞增。目前,世界海水淡化産業比較發達的國家主要有美國、日本、以色列、法國、西班牙以及韓國等。

 
 
 相關鏈結
· 海洋局長孫志輝:力促海水利用事業更快更好發展
· 發展改革委、海洋局召開海水利用現場經驗交流會
· 我國第一台萬噸級海水淡化主體裝備在天津建成
· 河北省預計投資31億元建設八個海水淡化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