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1月15日電(記者呂諾、胡錦武)記者15日從科技部獲悉,SCI(科學引文索引數據庫)收錄我國科學家發表的論文總數,2004年和2005年已連續兩年位居世界第5位。我國基礎研究已縮短了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正在從量的擴張向質的提升轉變,某些領域已進入國際前列。
國際科學論文的計量分析是對基礎研究狀況評價的重要參考。SCI(科學引文索引數據庫)收錄我國科學家發表的論文總數1991年為第15位,所佔份額穩步快速增長,論文被引用次數也從2002年的第19位上升到2005年第13位。對主要學科領域1992-2003年論文數、引文數、高被引論文數和熱點論文數等指標的綜合分析表明,我國在主要學科方面全部進入前25名。
科技部基礎研究司司長張先恩表示,我國學者在獲得重要國際獎勵、國際組織和國際刊物任職方面一直是薄弱環節,但近年來,這一情況已有所改善。例如,近兩年我國有14位科學家榮獲歐洲物理學會菲涅爾獎、薩拉姆科技獎、傑出女科學家獎等國際科學獎,有4人當選為國際重要科學組織要職,有40人次當選為重要學術組織或其他國家科學院的院士(會士),有多人出任國際著名期刊重要職務。
與此同時,我國基礎研究隊伍不斷發展壯大。據統計,“十五”期間,我國基礎研究人員從2001年的7.88萬人增長到2005年的11.54萬人,增長了4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