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中國石化煉油企業2006年政策性虧損獲50億元補貼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12月27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2月26日電(記者劉錚、齊中熙)中國石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發言人26日透露,由於國內成品油價格始終大幅低於國際價格,煉油企業嚴重虧損,政府對中國石化2006年煉油企業政策性虧損給予一次性財政補貼50億元。

    這位發言人説,2003年以來,國際原油價格持續攀升,儘管今年9月份以來有所回落,但仍處於高價位。國家從穩定經濟和社會大局出發,對國內成品油價格從緊調控,國內成品油價格始終大幅低於國際價格,國內煉油企業出現嚴重虧損。

    “鋻於中國石化是國內最大的煉油企業,承擔了穩定國內成品油市場的主要任務,政府對中國石化煉油企業政策性虧損給予一次性補貼。”這位發言人説,這50億元財政補貼納入公司當年利潤總額,依法繳納企業所得稅。

    中國石化提供的數據顯示,國際原油價格從2003年平均28.4美元/桶上升到2006年1至9月平均66美元/桶,上升了132%。經過先後13次調價,國內汽油價格上升了72%,柴油價格上升了67%,相當長時間內國內成品油價格與進口原油價格嚴重倒挂。中國石化33家煉油企業中,已有13家資産負債率接近或超過100%。

    這位發言人解釋説,中國石化進口原油佔全國80%,加工量佔全國70%,國際油價上漲造成的虧損大部分由中國石化承擔,國家對成品油價格調控的影響也主要反映在中國石化。正是基於這些考慮,國家才決定給予中國石化補貼。

新聞分析:政府為何要對中國石化煉油企業給予補貼?

    新華社北京12月26日電(記者齊中熙)由於國內成品油價格始終大幅低於國際價格,煉油企業嚴重虧損,財政部對中國石化2006年煉油企業政策性虧損給予一次性財政補貼50億元。政府為何再次對中國石化煉油企業給予補貼,記者26日專訪了中國石化有限公司董事會發言人。

    “2003年以來,國際原油價格持續攀升,儘管今年9月份以來有所回落,但仍處於高價位。國家從穩定經濟和社會大局出發,對國內成品油價格從緊調控,國內成品油價格始終大幅低於國際價格,並且在相當一段時期裏出現與原油價格大幅度倒挂的情況,國內煉油企業因此出現嚴重虧損。”這位發言人説。

    他強調,為理順國內成品油價格,緩解煉油企業面臨的經營壓力,穩定國內成品油市場供應,今年年初,國家有關部門制定了成品油價格改革辦法,並按新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先後兩次調整了成品油價格。但由於今年原油價格上漲幅度較大,為穩定市場,成品油價格改革沒有完全到位,按新的價格形成機制,仍未達到應調整的價格水平。

    “鋻於中國石化是國內最大的煉油企業,承擔了穩定國內成品油市場的主要任務,政府對中石化2006年煉油企業虧損一次性補貼50億元人民幣,此項資金計入公司當年利潤總額,依法繳納企業所得稅。”他説。

    據他介紹,2004年,中國石化採購進口原油到岸價平均為37.36美元/桶,而國家規定的成品油出廠價平均只有36.7美元/桶。2005年,中國石化採購進口原油到岸價平均為50.31美元/桶,而國家規定的成品油出廠價平均為43.98美元/桶。

    “這兩年中國石化共加工原油28610萬噸,其中進口油19345萬噸,造成嚴重虧損。由於連續兩年虧損,2005年末,中國石化煉油板塊資産負債率達由2003年末的48%上升到60%。”他説。

    中國石化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國際油價繼續上揚。目前油價在60美元/桶左右波動。3月份,國家啟動了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並根據新機制兩次上調成品油價格,上升幅度為13%,即使這樣,到9月末每噸仍虧900元左右。

    到今年9月末,中國石化煉油板塊的凈資産已由2003年末的550億元減至270億元,資産負債率由2005年末的60%上升到82%。

    談到煉油企業虧損的原因,這位發言人指出,自2003年下半年以來,受美元貶值、基金炒作、全球經濟成長帶動石油需求強勁增長、環保措施引發煉油加工能力出現瓶頸、地緣政治以及歐佩克産量政策等因素影響,國際原油價格一路震蕩攀升,從2003年平均28.4美元/桶上升到2006年1-9月平均66美元/桶,上升了132%。

    國家雖然先後13次調價(汽油從2003年初的3020元/噸上調到目前的5200元/噸,柴油從2003年初的2730元/噸上調到目前的4570元/噸,分別上升了72%和67%),但遠低於原油價格上漲的速度,導致在相當長時間內國內成品油價格與進口原油價格嚴重倒挂。

    “中國石化作為國內最大的原油加工和成品油銷售企業,原油加工量約佔全國的54%,成品油經銷量約佔全國消費量的64%,承擔著保障國內成品油穩定供應的重大責任。在國內成品油與進口原油價格嚴重倒挂的情況下,煉油業務不可避免地出現連續幾年的大額虧損。”他指出。

新聞分析:中國石化鉅額利潤用到哪去了?

    新華社北京12月26日電(記者齊中熙)儘管財政部對中國石化2006年煉油企業政策性虧損給予了一次性財政補貼50億元。但不可否認,中國石化股份有限公司近年來取得了良好效益。這些利潤究竟用到了什麼地方,記者專訪了公司董事會發言人。

    中國石化提供的數據顯示,近年來,中國石化在做大經濟總量的同時,經濟效益實現了持續增長。以2005年為例,當年中國石化實現經營收入7991億元,同比增長35%,但凈利潤並不高,當期凈利潤335億元(銷售利潤率4.2%),在獲得國家補貼後為395.6億元,同比增長22%。

    這位發言人指出,中國石化實現的稅前利潤,除依法作為稅款上交國家以外,一部分按公司章程和董事會決定分紅給投資者,其餘全部用於企業發展的投入。

    首先,中國石化近年來的效益有相當一部分作為稅收上繳給了國家。據統計,2003年-2005年,中國石化合計實現利稅2747億元,其中稅收1982億元。中國石化每年繳納的各種稅金成為國家財政的重要來源之一。

    其次,公司利潤中一部分被用作紅利分給了投資者。2004年向股東分紅約104億元,其中流通股股東分得約23.5億元;2005年向股東分紅約112.7億元,其中流通股股東分得約25.5億元,其他均為國家股分紅。

    第三,剩餘資金全部用於企業的發展建設。近年來中國石化在擴大資源、提升煉油化工生産能力、實現産品質量升級、拓展市場、完善營銷網絡、建立現代物流體系、科技創新等方面還投入了大量資金。初步統計,近5年用於企業發展建設的資金總額達到近3000億元。目前,中國石化每年的投資規模超過800億元。

    “儘管利潤有一定的增長,但我們仍然嚴格控制各項開支,包括職工費用。2005年與2000年相比,中國石化實際完成利稅增長了95%,但實發工資總額增長率僅為12%。”這位發言人説。

    他同時特別指出,外界在評價中國石化業績增長時,有的認為主要得益於油價的上漲。這種看法是不完全符合實際的。雖然中國石化是一家上中下游一體化能源化工公司,但客觀上由於自産原油比例過低(僅佔公司加工量的20%),油田企業受惠于油價上漲所增加的效益遠不能彌補煉油企業的政策性虧損。

 
 
 相關鏈結
· 財政部要求配合成品油價格調整做好財政補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