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福建漳州12月27日電(記者 許雪毅)第一部比較完整地反映閩南話漳腔概貌,具有資料性、實用性、學術性的語言工具書《閩南話漳腔詞典》編纂工作歷時一年半,目前已接近尾聲,明年初將由中華書局出版。全國政協副主席張克輝擔任編委會主任併為之作序。
據介紹,詞典共收入詞目1.8萬餘條,共120多萬字,具有詞量大、內容豐富、釋意準確和檢索方便等特點。
據悉,詞典詞目以舊漳州府所在地(今漳州薌城區)為首,下面收錄屬縣有差異的部分詞條,也酌收台灣閩南話漳腔部分詞條。通過對漳州各縣市50多位來自各行各業的“原生態”方言發音人的採訪,詞典匯集了大量具有活力的漳州腔口語詞彙,保存了有關漳州社會生活各方面的信息。
福建省臺盟、漳州市政協、福建省臺辦等部門聯手開展編輯組織工作。兩岸多位知名閩南方言專家擔任顧問,漳州市語言、方志、文化等各界專家學者參加書稿審校工作。詞典出版後將部分輸往台灣和海外地區。
鋻於台灣是使用閩南話漳腔的主要地區,編纂者聘請台灣學者柯遜添擔任顧問,參考了台灣多部有關詞典,並向到漳州經商、旅遊或定居的台灣人士採集了一部分漳腔民俗語詞。
閩南話形成于唐代,目前閩南話全語系人口達8000萬人以上,其中海峽兩岸及港澳地區有5000多萬人,目前台灣島內講閩南方言的人佔80%左右。
閩南話一般有漳州腔、泉州腔、廈門腔三大支脈。現在台灣通用的閩南方言是“漳泉濫”(由漳州腔、泉州腔逐漸交融形成),並逐步向閩南方言代表廈門話靠攏,但主要保留了漳州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