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武漢1月28日電(記者郭嘉軒)湖北省沙洋縣官鎮大文村農民徐正權,去年真正體會到了種優質稻和普通稻的區別:他家的80畝“鄂香1號”,産優質稻穀4萬公斤,産量與普通稻相差無幾,但每公斤多賣0.5元,僅此一項增收2萬元。
湖北省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然而長久以來,由於單純強調産量,湖北米始終給人們一種“高産低質口感差”的印象。為推進農業結構從數量型向優質、效益型轉變,2006年湖北開始大規模開展優質稻規模化推廣,當年全省推廣優質稻1809萬畝,達到水稻總面積的60%,其中主推品種在優質稻板塊中佔到80%以上,困擾湖北省水稻産業多年的品種“多、亂、散”現象得到根本扭轉。在全省20個糧食生産重點縣(市),國標優質稻面積達到1079萬畝,其中訂單面積達到873萬畝,訂單收購價高出國家規定普通稻最低收購價10%-30%,一些高檔優質有機稻甚至達到每公斤2.5元。據測算,優質稻板塊內農民的種植收入,每畝要增加50多元。
據湖北省農業廳介紹,為讓優質稻品種産出優質米,各地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病蟲草害綜合防治等技術。以縣為單位的“水稻産地環境無公害整體評價”推廣迅速,新認定無公害水稻産地210個,新認證無公害稻米品種47個。在這些品牌帶動下,湖北省稻米的市場競爭力明顯增強,外銷量比2005年增加92%,一批大米品牌,已在國內外市場形成較高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