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遼寧經濟社會實現快速、健康發展,一些主要經濟指標增幅達到或超過東部地區平均水平,全省萬元GDP能耗下降4%,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2%。在經濟增長的結構和質量提高的同時,財政與居民收入均大幅增長,低收入群體在老工業基地振興中得到了更多實惠。
體制機制創新是振興老工業基地的關鍵和前提。2006年,遼寧省34家地方國有大型工業企業完成股份制改造,佔應改制企業的85%;國有中小企業産權改革基本完成。全省非公經濟快速發展,實現增加值4400億元。以自主創新為支撐,遼寧積極調整産業結構,以現代裝備製造業和高加工度原材料工業為核心,建設新型産業基地。2006年,遼寧裝備製造業增加值達983.9億元,首次超過石化和冶金行業,成為全省第一大支柱産業,新增工業利潤的80%來源於裝備製造業。目前,瀋陽機床、大連機床雙雙進入世界機床前十強,華晨汽車集團的15.8萬輛中華轎車將在今後5年內大批量進入歐盟市場。
在産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的同時,遼寧紮實推進循環經濟建設,加強高耗能行業節能技術改造和監管,努力增強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目前,全省已有50多家電力、冶金、煤炭、石油等傳統耗能大戶實現廢水“零排放”,全省主要河流水質達標率提高8.3個百分點。全省618家企業推行清潔生産,年節水1.94億立方米,節電3億千瓦時。
遼寧經濟發展可持續性增強,效益穩步提高。2006年,全省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817億元,增長21%。遼寧將新增財力向低收入群體傾斜,群眾生活進一步改善。2006年,全省120萬棚戶區居民告別老棚戶,搬進新樓房;今年又啟動了5萬平方米以下城市連片棚戶區的改造。遼寧用於就業再就業資金達11億元,援助“零就業家庭”17萬戶,實現零就業家庭“動態為零”;提高329萬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12萬優撫對象撫恤金標準。(記者何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