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3月27日電 (記者 李榮 王力 章苒)當長三角遭遇土地、資源等一系列“瓶頸”制約,紛紛醞釀産業升級之時,記者在採訪中發現,産業“同構化”現象在長三角又一次悄然出現。
目前,創意産業園、物流園區、港口碼頭、商品市場、中央商務區等現代服務産業在長三角各地紛紛上馬,不少園區定位相似,招商乏力,相互間缺少統籌協調和互動。
對比長三角工業化勃興時期,“16城市中11城市選汽車、8城市選石化、12城市選電信”的歷史,長三角各地如今在謀劃産業升級過程中,在大力發展服務業的思路和做法上,似乎又一次“不謀而合”。
大家都上“創意産業”
一股“創意産業潮”的涌動,可謂長三角産業升級“同構”現象的標誌。
上海、蘇州、無錫、南京、杭州等城市都在積極推動創意型産業的發展。杭州提出打造“中國動漫之都”,讓動漫産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南京市結合市區內舊工業區和住宅功能改造,計劃在3年至5年內打造十大創意産業基地;而上海已命名了75個創意産業基地,並計劃年內形成70個至80個創意産業園區。
“南京市創意産業園這麼多,存在産業同構的問題。”石城現代藝術創意園總經理郭繁成説,現在創辦的創意産業園不是做動漫,就是搞藝術、做設計等等,大家發展方向差不多,彼此很難真正區分開來,到最後只能被動等待“市場的淘汰”。
“園區差異化、特色化、品牌化不夠。”南京市社科院院長葉南客説,大量創意産業基地的重復建設使得不少創意産業園僅僅只是“一個普通園區而已”,沒有“創意”可言。發展創意産業基地要有獨特的定位,不能一哄而上。
僅就創意産業中的動漫産業而言,園區數量多、結構雷同的情況就很明顯。目前我國有國家級動漫基地20家,其中長三角地區就有11家。“三省市都有投入,資源浪費是肯定的。”常州國家動畫基地管理中心主任蔣獻國説,譬如一些後期製作設備往往投入很大,由於大部分動漫企業都是中小企業,每個基地都投入,勢必每個基地的設備都“吃不飽”。
轉型方式不謀而合
長三角的産業結構調整,需要發展現代服務業,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經濟學家厲無畏在一次論壇上發言指出,長期作為長三角經濟增長“發動機”的製造業,在一系列調整中已進入“陣痛期”,長三角製造業增長方式的轉變需要服務業的有力支撐。
但在産業升級、發展服務業的過程中,各地的做法卻基本一致。在長三角城市市長的一次交流中,透露出大部分城市都制定了詳細的現代物流發展規劃:無錫、南京、泰州等地已劃定了至少5個至8個以上的大型物流園區。
據上海市發改委的一份相關報告顯示,長三角大大小小的綜合市場及專業商品市場已“星羅棋佈”,幾乎滲透到了每個鄉鎮,僅浙江金華就有各類市場500多個。這些市場與即將興建的大型物流園區如何並存和競爭?
與此同時,只有在經濟中心城市核心區才有條件建設的中央商務區,如今在長三角卻被“克隆”到了一些小縣城。
有專家認為,目前長三角服務業的層次總體還較低,新興服務業規模較小,生産性服務功能薄弱。在産業升級過程中,各地的現代服務業發展各行其是、缺乏研究,這無疑是長三角出現“新同構”現象的一個重要原因。
“一體化”尚待市場、社會力量推動
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辦公室人士認為,長三角一體化在科研儀器共用、交通一卡通等“點”或“線”上,已有一些成果,但要在“面”上取得體制及機制上的突破,尚有很大困難。
這位人士形象地説,現在長三角區域合作可説是“共識多、算賬少;政府強、社會和市場相對弱一些。”各地在區域合作的意願和前景上都有熱烈的響應和共識;但到了具體的投入“分攤”和利益分配這個“算細賬”環節,往往很難推進。區域一體化進程中,政府推動的“痕跡”較強,但同時又受到現有行政區劃的限制,政府與社會及市場力量之間的“借力配合”不足。
上海長江發展研究院的研究人員認為,政府不要過多參與具體的事情,而是應該針對區域的總體利益格局認真研究該做什麼事情。政府做“市場的事”,就“算不好賬”,而且容易“不謀而合”,加劇“同構”現象。
南京市社科院院長葉南客説,長三角很多創意産業園之類的園區都是在各地政府的規劃與推動下建立的。“以行政區域劃分或行業分割方式構建的園區,會受到傳統利益格局和資源配置方式的影響,難以達成理想的要素組合和産業的深化。大多數園區存在著上中下游的不平衡,上遊虛弱無力,中游分散單一,下游開拓不足。”
為了解決長三角經濟轉型中新的“同構”競爭,區域物流一體化等課題目前正在推進。
越來越多的人士認為,區域一體化應建立“政府—行業—市場”三位一體的協調機制:政府層面要消除行政壁壘,建立保障區域總體和長遠發展的機制;行業層面要建立跨區域的行業協會,以行業協調方式維護區域市場秩序;市場層面要促進參股、控股、換股等市場合作手段的發育和完善,進行有效的資産整合和重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