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關注大學生村幹部:“當村幹部是個很棒的選擇”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4月08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太原4月8日電(記者高風 譚博文)由山西省委組織部和山西省教育廳聯合舉辦的“山西省優秀大學生村幹部事跡報告會”8日結束。在為期10天的巡迴演講中,來自最基層的8名大學生村幹部向該省20多所高校的師生彙報了任職以來的感想和心得。下面是幾名大學生“村官”的發言摘要:

    樊凱輝(山西醫科大學畢業生,臨汾市襄汾縣新城鎮張槐村村委會副主任):當我看到了不少留城同學優越的工作環境和待遇,感受到村幹部工作的瑣碎和繁雜,內心一度掀起過波瀾。但苦悶、失落、徬徨最終還是被一種農村需要、群眾認可的強烈成就感所戰勝。轉變中,我學會了調整心態,把失落作為一種人生體驗,把吃苦當成一筆人生財富。如果要讓我重新抉擇,如果還有什麼發自內心的感言,我願意用這樣一句話勉勵自己和所有剛剛接受完高等教育的青年朋友:當村幹部是個很棒的選擇,用能力去證明自己的選擇吧。

    李學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畢業生,長治市壺關縣龍泉鎮黨委委員、龍泉鎮西街村黨支部副書記)剛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生,雖有滿腔抱負和一定的文化知識,但社會知識微乎其微,工作經驗更是無從談起。為了儘快進入工作狀態,摸透村情,找準工作切入點。就要甘當“小學生”,遇事堅持多學、多問、多聽、多記、多請教,主動和村民交朋友,心貼心交流,面對面請教,認真開展調查研究,全面了解村情村貌,了解村民們的所想所盼。

    崔文傑(太原大學屆畢業生,太原市尖草坪區趙莊村村委會主任助理):基層村幹部的工作是瑣碎和枯燥的,但我們的工作直接關係到黨的惠民政策在基層的落實情況,關係到群眾的安危冷暖,關係到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半年多的時間給我帶來許多收穫和啟示,它豐富了我的人生閱歷,填滿了我成長的記憶,我將用心去詮釋這種生活。

    郝曉軍(太原理工大學2006屆畢業生,太原市萬柏林區東社村黨支部副書記):是金子在哪都會發光。大學生在農村確實有用武之地。作為大學生村幹部,來到農村後,從不接受到接受,再到信任和支持,這個過程確實很艱難。但是要想成才,就得樂於走別人不願走的路,勇於冒他人不敢冒的險,相信以後會有更多的優秀大學生走向基層,走向農村。

    張文達(山西農業大學畢業生,朔州市山陰縣河曲堡村黨支部副書記):大學生當村幹部,不能把村幹部定位在跳板上,要有獻身“三農”的精神。要培養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只有抱著深厚的感情,做工作才會有動力,才會有責任感,才會誠心誠意、盡心竭力為群眾謀利益。作為大學生村幹部,要撲下身子,把村裏的事當成自己家的事,要把群眾的事當作自己的事,多為群眾致富當參謀、出點子,要通過實實在在的貢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選派大學生當村幹部的路子沒有錯

    新華社太原4月8日電(記者高風 譚博文)2006年以來,北京、山西等地開始選派優秀大學畢業生當村幹部,引起了社會各界的不少議論。記者近日趕往2004年已開展選派大學生當村幹部的山西省晉城市,在與基層幹部群眾的交流中,大家普遍認為,回過頭來看,選派大學生當村幹部這條路子沒有錯,現在應該研究怎樣走得快一點、好一點。

    農村太需要有文化的人了

    晉城市位於山西省東南部,總人口220萬人,其中農業人口約佔總人口的80%。市人事局局長劉晉興説,過去,晉城市300多個行政村沒有大學生,有的連中專生也沒有,農村養羊、養豬、種大棚蔬菜都缺乏有技術的帶頭人。全市農村的醫務人員中,有1/3不能適應衛生工作,有個縣22個鄉鎮衛生院有9個院長沒學歷、職稱,有9個院長居然是臨時工。

    劉晉興説,農村缺人才缺在兩個方面,一方面,缺有文化、高素質的人領路;另一方面,鄉鎮幹部、村幹部隊伍文化程度低,後備幹部斷檔,特別是經過基層鍛鍊、能夠適應艱苦生活環境並善於做農村工作的後備幹部更缺。

    高平縣原村鄉黨委副書記徐育玲説,邊遠山區缺大學生,尤其是教育人才供不應求,2004年原村鄉派來14名大學生,就有6名在邊遠山村搞教育,即使這樣還滿足不了農村教育的需求。

    大學生又多了一條出路

    “現在大學生找份工作太難了!”畢業于山西農業大學土地管理專業的李文鵬説,他從大四第一學期就開始找工作,投簡歷、參加各種筆試、面試,跑了不少單位都沒有回應,後來一聽到“招聘大學生當村幹部”的消息他就報了名,如今他已是陽城縣北留鎮溝底村村委會主任助理。

    據晉城市的統計數字,僅2003年底全市就有4000多名大學生找不到工作。在就業重壓之下,一些學生選擇了報名應聘村幹部。晉城市委組織部調研室主任王聯民説,一開始全市準備選600名大學生“村官”,但消息公佈後,學生們反響很熱烈,有1737名學生報名參加考試,最終首批選派了680名。

    記者了解到,在晉城市2004年選派到農村的這一批學生中,不少人已經在農村找到了感覺,他們主動幫助農民和村幹部學電腦、學技術,宣傳黨的農村政策、傳授法律知識,成為村幹部的好幫手和農民致富的科技帶頭人。畢業于山西農大園林係的趙軍政選派到陵川縣楊村鎮楊村村後,擔任了村辦飼料加工廠廠長助理,他研製出了牛羊粗、細飼料的各種配方,還設計了操作飼料水分監測儀的技術曲線圖,手把手地教農民技術員如何掌握操作要領,被農民親切地稱呼為“趙老師”“趙師傅”。

    堅持下去一定會有好效果

    一方面是人才缺乏,一方面人才又閒置。經過深入調研,晉城市于2004年提出並實施了“一村一個大學生”的農村小康建設人才集聚工程。即組織各類人才支農、支企、支教、支醫,鼓勵和引導大學生到農村基層服務創業,促進農村經濟和社會事業快速發展,全面推進小康社會建設,計劃用三年時間完成全市2317個村的“一村一名大學生”的選派工作。

    晉城市委組織部長馮建平告訴記者,2004年選派到農村的680名大學生,目前絕大多數仍然在農村安心工作。回頭看選派大學生到農村這項工作,總的勢頭不錯。這項工作正在逐步解決兩對矛盾,農村人才短缺和大學生就業困難的矛盾,農民信息缺乏和大學生佔有信息卻閒置浪費的矛盾;還能促進村一級班子在年齡結構、知識結構等方面的優化,只要堅持下去一定會有好的效果。

 

選派大學生村幹部切忌“虎頭蛇尾”

    新華社太原4月8日電(記者高風 譚博文)2006年以來,北京、山西等省市區相繼開展了大學生村幹部的選派工作,受到社會各界的認可。記者近日在開展選派工作較早的山西省晉城市採訪時,基層幹部、村民和大學生村幹部本人在充分肯定選派工作的同時,也從不同角度為選派大學生當村幹部提出意見和建議,認為在實際工作中不能忽冷忽熱,一定要防止三個“虎頭蛇尾”。

    --從大學生來説,千萬不要把到農村設計為人生里程中間的“短期行為”,開始憑著一股“飛蛾撲火”般的勇氣,滿腔熱情;等到遇到實際工作生活中的困難和不如意,就垂頭喪氣,一蹶不振,破罐子破摔。

    記者在與一些大學生村幹部交流時,一部分人明確表示,他們中間想紮根農村、一輩子為農村做事情的理想主義者並不多,多數人在最初選擇時一是為了鍛鍊自己、二是解決當下的落腳問題。

    陽城縣北留鎮組織委員楊忠強説,在農村裏,大學生來了是一回事,村民和村幹部容不容你又是一回事。一定要多與村民打交道,新進村的大學生,很難一開始就被委以重任,最多是個村委會主任助理,並且具體工作少,有人到了村裏只能噹噹文員、辦公室主任,處理雜務。自己千萬不能“刀槍入庫,馬放南山”,還要多種渠道去學習、了解新情況、新經驗。

    --具體用人單位和基層管理部門,要克服對大學生村幹部管理上的“先緊後松”,剛開始熱情週到,越往後越疏于管理,到最後乾脆放任自流。

    澤州縣人事局副局長武和平説,有的村剛開始對學生村幹部的期望值太高,想讓這些從城裏唸書回來的年輕人出去引資金,拉項目,等看到這些毫無社會經驗的小村幹部根本不像想像的那樣,不但出去幹不成事,連村裏的計劃生育、宅基地、鄰里糾紛等等頭緒都理不清,就開始對學生村幹部失去信心。

    晉城市委組織部調研室主任王聯民説,從過去的經驗看,大學生村幹部起作用往往是在三、五年以後,就像一個醫生,剛出來膽量經驗都不夠,看病就不行,越往後看的病人多了,積累的經驗教訓多了,自己用點心,慢慢就成了好醫生。對大學生村幹部也一樣,培養要耐心。

    --在選派大學生村幹部的機制上,各地組織人事部門要把握好方向,注意不能搞“運動”,一陣風,政策要有頭有尾,充分考慮到這些大學生村幹部的出路,要建立長效機制,解決大學生村幹部的“後顧之憂”。

村幹部不是讀過幾本書就能幹好的

    新華社太原4月8日電(記者高風 譚博文)2005年10月,大學畢業後在社會上摸爬滾打了四年的崔立軍,回到了家鄉山西省沁水縣鄭莊鎮西大村,被村民們推選為村黨支部書記。他説,農村工作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可不是讀過幾本書就能幹好的。大學生下去當村幹部,不僅要有知識,還要有責任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崔立軍今年32歲,2001年從山西大學畢業後在太原和北京工作過幾年。2005年10月底,他從北京辭職回到西大村,在換屆時被推選為西大村黨支部書記。

    任職一年多來,崔立軍對大學生當村幹部別有一番體會,他説,剛剛下到農村的大學生村幹部有著“先天不足”:剛出校門,對農村的運轉方式和處世哲學並不了解,有勁兒使不出來,必須要從多方面補課,才能儘快上路。

    “大學生進村應先求發展,不能陷入矛盾中。”崔立軍説,越到基層矛盾越多,想在短時間內解決矛盾是不可能的,唯一的辦法就是先謀求發展,大學生有先天優勢,許多職能部門認可學生村幹部的人品和能力,大學生的誠意經常能打動很多人,容易拿到項目、要回資金。等經濟發展起來,村民的日子好過了,回過頭來再找解決矛盾的辦法。

    崔立軍説,大學生到了農村,一定要多與村民打交道,現在有些大學生下來,話聽不懂,飯吃不慣,要儘快去適應;另一方面,不能“刀槍入庫,馬放南山”,還要多種渠道去學習、了解新情況、新經驗。

    “村幹部不一定要有多高的水平,但一定要有很強的責任心。”崔立軍説,當村幹部,真不需要太高深的文化,但心裏一定要想著老百姓,為他們辦實事。一件件、一樁樁地將實事辦成、辦好,就是農民喜歡的好幹部。

    崔立軍認為,不能要求學生村幹部的工作立竿見影馬上有成效。需要給他們一個熟悉過程,動手過程,一個出成果的過程,他相信學生村幹部在掌握了村情後會一步一步好起來,工作的成效也會越來越大。

 
 
 相關鏈結
· 政協委員:要讓“大學生村幹部”留得住幹得好
· 安徽鳳陽:三到五年內全縣村村有大學生村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