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長江首份"體檢"報告出爐 呵護長江健康刻不容緩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4月24日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近年來,安徽蕪湖市治理長江流域水污染環境成效顯著,境內的長江水域風景如畫。戚良鵬 攝

    長江是中華文明的搖籃之一,是世界第三大河。長江流域佔國土面積的1/5,蘊藏著全國1/3的水資源和3/5的水能資源,擁有全國1/2的內河航運里程,出産全國1/3的糧食,創造全國1/3的GDP,養育全國1/3的人口,已成為中國經濟增長最有活力、最具潛力的區域之一。維護“健康”長江,不僅事關4億多人民的福祉,還關係到中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全局。

    ■首份“體檢”報告出爐

    面臨水資源、水災害、水環境、水生態問題困擾

    4月15日,第二屆長江論壇15日在湖南長沙開幕,來自長江幹流11個省(自治區、市)和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共同為長江“會診”,探討人與水的和諧發展。

    《長江保護與發展報告2007》在論壇上首發。據介紹,這是迄今為止最權威、數據最齊全的關於長江的保護與發展狀況的“體檢”報告。報告由中國科學院、世界自然基金會、長江水利委員會等共同主編。今後,《長江保護與發展報告》每兩年更新一次。

    報告稱,目前長江基本“健康”,幹流水質總體良好,但局部污染嚴重,長江幹流存在岸邊污染帶累計超過600公里。圍墾建壩、水運繁忙、環境污染等導致長江水生態不斷退化,生物多樣性明顯喪失。長江正面臨水資源、水災害、水環境、水生態四大水問題困擾。報告還反映了長江流域綜合管理方面的進展,並提出了長江保護應採取的重要行動與措施。

    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主任蔡其華表示,長江不能走萊茵河、泰晤士河那樣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不能過度、無序地開發。到2030年,對長江水資源的利用率將嚴格控制在25%以下,遠低於國際上通用的40%的開發利用率紅線,為“健康長江”構建一個和諧的發展空間。

    ■保護洞庭湖刻不容緩

    建設人水和諧的洞庭湖是構建“健康長江”的關鍵之一

    “長江和洞庭湖”是本屆論壇的核心話題。洞庭湖被稱為“長江之腎”,在維繫整個長江的生態體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水利部部長汪恕誠認為,建設人水和諧的洞庭湖是構建“健康長江”的關鍵之一。妥善處理長江中游一系列水問題的核心在於處理好長江與洞庭湖的關係。

    今後要把洞庭湖作為一個整體的濕地生態系統,把生態環境保護納入規劃目標,統籌考慮經濟社會發展與水資源、水環境承載能力的關係,堅持“人給水讓路”和“水給人出路”相結合,從單純的江湖整治向江湖管理、保護和綜合治理轉變,做好長江流域綜合規劃的修編,建設生態洞庭。

    三峽工程建成後,洞庭湖作為長江最大的調蓄湖泊其作用仍不可替代,三峽工程泥沙組的專家戴定忠説,對長江中下游的防洪要求,仍要“蓄泄兼籌,以泄為主”,“湖(洞庭湖)、庫(三峽)互補”。

    ■斥資165億保護濕地

    長江流域濕地生態正面臨著嚴重威脅

    長江中下游濕地是我國及世界同緯度地帶水網密度最高的地區,又是長江分、蓄洪區的主要地域。湖泊數量急劇減少、面積大幅萎縮,濕地生態功能退化嚴重、水質型缺水和水污染日益嚴重……長江流域濕地生態正面臨著嚴重威脅。

    國家林業局副局長祝列克説,為了保護長江濕地生態資源,中國政府已先後啟動了“全國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全國濕地保護工程實施規劃”以及“青海三江源濕地保護工程規劃”。“十一五”期間中國將投入165億元直接用於濕地保護和恢復等示範工程建設。

    目前,全國濕地總面積約3848萬公頃,居亞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近年來,中國已建立470多處濕地自然保護區,使45%約1700多萬公頃的自然濕地納入保護區嚴格保護。

    今年國家計劃投資3億元用於全國濕地保護,新建一批國際重要濕地和國家濕地公園,出臺國際重要濕地申報和國家濕地公園管理等辦法。到2010年,力爭使全國50%的自然濕地和70%的重要濕地得到有效保護。(趙 珊)

 
 
 相關鏈結
· 重慶三峽庫區展開大規模“清漂”保證水環境安全
· 上海水環境治理延伸至農村 "萬河整治"計劃啟動
· 從綜合整治海河得到的啟示:“水環境”也是資源
· 江蘇省大力整治長江、太湖、淮河等流域的水環境
· 武漢38個湖泊污染負荷超水環境容量水質全部超標
· 中國石油對水環境風險採取三級防控措施避免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