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科學發展 共建和諧:公共文化服務惠及城鄉百姓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5月07日   來源:人民日報

    最大限度滿足群眾文化需求,激發百姓參與公共文化熱情,讓人民群眾充分享受先進文化的發展成果,成為近期最引人關注的熱點話題之一。公共文化服務建設作為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正日益惠及城鄉百姓,提升百姓文化生活。

    強化職能,加大投入,群眾文化豐富多樣

    近日,坐在電子閱覽室裏聆聽網上北京名家的文化講座,湖北浠水縣竹瓦鎮的村民異常興奮,憑藉遍佈全國的文化信息共享網絡,他們在家門口享受到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務。觀看影視節目,下載科普信息,以往單調的文化生活有了極大改觀。這一場景也是我國上億農民目前文化生活現狀的生動折射。

    對公共文化服務建設,黨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視,加大投入,政策扶持。各級政府也率先在實現公共服務和文化管理方式的轉變上下功夫。從財政投入到轉變職能,從改變城鄉地域差異到建立公平均衡的公共服務模式,服務意識逐步加強,為百姓帶來更多的文化實惠。目前各級政府部門思考最多的問題是:如何讓人民群眾的文化享受更加便捷豐富,讓社會走向和諧。各級文化部門也把為城鄉百姓提供公共文化服務作為根本職責,在實際工作中,努力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想方設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2006年,國家一系列重大文化工程建設成就引人矚目,這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依託,由此引發的壯觀景像是:全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並逐漸向農村延伸,縣鄉兩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進一步形成。目前全國83.2%的縣建有公共圖書館,97.1%的縣有文化館,97.5%的鄉鎮有文化站。其中僅全國文化資源信息共享工程,就加工整合了全國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藝術表演團體等機構優秀文化信息,建有基層服務網點6700多個,輻射人群過億。2006年起,國家財政每年投入2000多萬元,為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的圖書館和鄉鎮文化站等配送圖書500萬冊。今年起中央財政還將規劃資金40多億元,扶持鄉鎮文化設施建設,新建和擴建2.7萬個農村鄉鎮文化站。

    公共文化服務網絡的逐步完善,大大緩解了文化供需矛盾,普通百姓的文化生活質量明顯提升。為群眾提供優質的文化服務,讓人民群眾特別是農民群眾平等享受政府無償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務,保障人民群眾最基本的文化權益,越來越成為各級政府高度重視的文化議題。不斷強化職能,注重文化服務,執政理念與時俱進,公共文化建設中,政府的“服務性”日益彰顯。

    深化改革,創新方式,立足貼近百姓

    近日在河北流動舞臺車工程啟動儀式上,100多輛流動舞臺車從石家莊啟程,奔赴全省各地,為村村寨寨送去文化服務。

    在完成公共圖書館和文化館等項目建設基礎上,各地文化部門深化改革,不斷創新,積極探索新形勢下的公共文化服務模式。流動舞臺車工程和送書下鄉工程等新創的流動文化服務模式,大大增強了公共文化服務的供給能力和水平,提高了對村級文化服務力度和覆蓋面。

    流動舞臺車工程是由政府採購、為基層文化機構配備演出舞臺車的重要文化工程。流動舞臺車是一種既能運送設備器材,又能自動伸展成為演出舞臺的專用車輛,這種嶄新的文化服務方式方便了劇團演出和群眾看戲,大大降低了農村臨時搭建舞臺的成本,解決了農村看戲難、臨時搭臺難、演出轉場難等問題。2005年和2006年,中央財政已先後安排資金1億元,在湖南、內蒙古等2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進行流動舞臺車配送試點,為基層劇團配備了上千輛舞臺車。2007年到2010年,中央財政還將安排資金3億元,為基層文化機構配備1000多輛流動舞臺車,開展靈活方便的文化服務。

    北京市文化局局長降鞏民介紹,北京市文化局在為各區縣配備價值180萬元、功能齊全的大型流動演出舞臺車的同時,為滿足北京農村和邊遠地區群眾的需求,還為全區縣配備了演出服務車、電影放映車、圖書借閱車和圖書捐贈收集車。

    一些省市首創的流動圖書館、流動博物館、流動演出服務網等服務模式,也有新的發展。廣東已有流動圖書館35個,流動博物館成員單位50個,覆蓋了全省大部分地區,盤活了文化資源,緩解了經濟欠發達地區人民群眾文化生活匱乏問題。浙江、湖南等省由黨委、政府和企業共同出資,把文化産品和服務送到基層,受到百姓歡迎。國家的送書下鄉工程,2003年至2005年已向全國22個省份的3000多個國家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3000個鄉鎮,配送圖書511萬冊。從2006年至2008年,將繼續向其餘292個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和鄉鎮配送圖書,實現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的全覆蓋。

    形式多樣的公共文化服務模式,形象詮釋了文化體制改革的最新成果,滿足了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切實保障了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

    激發熱情,踴躍參與,共享促進共建

    和諧文化建設激發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參與熱情和創造活力,人民群眾充分享受到先進文化的建設成果,構建和諧社會已成為公共文化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今年中央還將出臺《關於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若干意見》,集中推出一系列促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政策措施,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將走向新的里程。

    隨著公共文化服務網絡體系的逐步完善,人民群眾享受方便快捷的文化服務成為可能,全國各地此起彼伏的公共文化活動激發了群眾的參與熱情,文化日益融入百姓生活。社區文化、鄉鎮文化、企業文化、軍營文化、少兒文化等各類群眾文化活動常辦常新,全國老年合唱節,全國少兒歌曲電視演唱大賽,文化進社區,全國新農村新農民文藝調演等,深受群眾歡迎。農民的自辦文化發展迅速,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戶、文化室、圖書室、農民書社、電影放映隊、民間職業劇團和農村業餘劇團等,便捷長效,健康有益。

    為了最大限度滿足群眾文化需求,讓群眾更廣泛享受和參與身邊的文化生活,北京將在2008年以前興建10個露天劇場,資助18個區縣營建奧運文化廣場。湖北黃陂的“木蘭文化節”,深圳的“少兒藝術花會”、“外來青工文化節”,成都的杜甫草堂詩歌文化節等,也都成為當地公共文化活動的知名品牌,吸引了百姓的廣泛參與。在共建共享和諧社會的進程中,大力構建公平均衡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將得到極大滿足。傳播和諧理念,培育和諧精神,營造和諧氛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將加快和諧社會建設的步伐。(劉玉琴)

 
 
 相關鏈結
· 人民日報社論文章:促進科學發展 共建和諧中國
· “科學發展 共建和諧”北京青年學生系列先鋒論壇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