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表:我國目前各類殘疾人總數8296萬人 新華社發
新華社昆明5月10日電 根據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數據推算,中國目前各類殘疾人總數為8296萬人。佔全國人口總數6.34%。
各類殘疾人的人數及其佔殘疾人總數的比重為:視力殘疾1233萬人(14.86%),聽力殘疾2004萬人(24.1%),言語殘疾127萬人(1.5%),肢體殘疾2412萬人(29.07%),智力殘疾554萬人(6.68%),精神殘疾614萬人(7.40%),多重殘疾1352萬人(16.30%)。
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的標準時間為2006年4月1日零時。調查由國家統計局、民政部、衛生部和中國殘聯等16個部委組成領導小組統一部署。
調查在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未包括中國香港、中國澳門和中國台北)進行。
殘運會志願者:呼喚溝通、期待對話
新華社昆明5月10日電(記者陳鵬 李倩 黃勇)雲南民族大學的志願者李志業由衷地發出感慨:原來我們距離殘疾人如此遙遠!幾天來的志願活動讓他真切感受到,對殘疾人最好的關心和關愛或許不是硬體設施的完善,而是傾聽、對話和溝通。
除了華美的開幕式、激烈的賽場競爭,第七屆全國殘運會最大的看點非那些無處不在的志願者莫屬。這些年輕的“特殊人群”不僅僅為運動員提供幫助,更在提醒健全人:與殘疾人之間的對話、溝通有多麼重要。
本屆殘運會報名當志願者的竟有將近6萬人。隨後的培訓更讓組委會驚訝:很多落選者、入圍者的同學朋友也主動跑來聆聽手語課程、導盲知識和殘疾人禮儀。
為什麼幫助殘疾人能對年輕的“80後”産生如此巨大的吸引力?
答案並不複雜。很多志願者承認:與殘疾人群溝通的長期欠缺,對殘疾人群潛在的長期冷漠甚至歧視心態營造了某種強烈的“好奇”,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兩個人群之間的巨大鴻溝。學習這些最粗淺的知識一點都不是“不必要”的,相反,它們讓這些“80後”們觸摸到殘疾人的心跳與呼吸,感受到他們的自尊與無奈,自信與孤獨,更真切體會到全社會對殘疾人群關愛的欠缺和滯後。通過培訓及各種服務活動,年輕人不僅僅學會了如何走近殘疾人,更在學習怎樣從殘疾人的角度打量健全者的世界。
“在幫助殘疾人推輪椅之前必須徵得他的同意”、“十字路口長短不一的蜂鳴聲其實是在提醒盲人什麼是綠燈,什麼是紅燈”、“人行道上有突起的小徑就是盲道”……很多簡單的常識往往被健全人忽略了。
有調查顯示,目前全社會對於殘疾人生活、事業的了解尚不足20%,高校中的數字更可憐,尚不足10%。這實在令人深思。某些健全人完全忽視了殘疾人是社會生活重要的組成部分,忘記了他們同樣是社會財富、文化和精神生活有力的創造者。但借助殘運會的契機,這些常識完成了一次意義深遠的普及,也完成了對健全世界的一次善意提醒。
殘疾人運動員自強不息的精神對李志業的觸動極大,他開始以更加積極的態度面對自己的校園生活。可以相信,志願者經驗將使更多的“李志業”們以更堅實的人生理念面對未來,這恐怕是志願者在殘運會期間最大的收穫。這樣的收穫不正是通過學習、傾聽、對話和溝通獲得的嗎?
健全者與殘疾人的世界正如一枚錢幣的正反兩面,它們不該排斥,它們原本就合而為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第七屆全國殘運會之後,相信志願者們會把這樣的理念傳遞給更多的人——殘疾人和你我一樣,他們正在側耳等候一個健全世界溫暖的回聲。
“愛讓我們成長”
——“80後”殘運會青年志願者的心聲
新華社昆明5月10日電(記者李倩 黃勇 陳鵬)“我們這些80年代後出生的獨生子女,因為被家長慣著,沒有體驗過太多的傷痛和失敗,有時表現得不負責任。但從這些殘疾人運動員身上,我們知道了什麼是愛,什麼是頑強拼搏、樂觀向上。”在第七屆全國殘疾人運動會的輪椅橄欖球賽場外,出生於1986年的志願者王延卿看著坐在輪椅上等待醫學分級的運動員們發出這樣的感慨。
“80後”是特指在中國1980年以後出生的人士,這個人群中很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在中國的民間輿論中,對“80後”人士不乏負面評價。但在此次殘運會的志願者人群中,這批“80後”受到了廣泛好評,他們自己也感覺學到了很多。
王延卿是雲南大學滇池學院2005級文學與新聞專業的學生,她被分派到聯絡處工作。從8日起,她和學院的259名同學開始為陸續到來的殘疾人運動員提供服務。
王延卿看上去比較羞澀,但是個老資格的志願者,在去年10月份提前開展四項比賽時,她已和殘疾人運動員有過“親密接觸”。“那一次的感受非常深刻,從此改變了我自怨自艾、粗心的毛病。”
“剛開始,我看著他們很可憐,心裏充滿了同情,可接觸之後發現他們都很'陽光',很善良,”王延卿回憶説,“第一天工作比較緊張,有個參加輪椅網球賽的澳門隊員看出了我的不安,主動提出希望我能帶他去買輪子。有時為了把服務工作做到最好,我表現得比較著急,參加聾人足球比賽的運動員反而通過手語或者寫紙條安慰我。我覺得,和他們呆在一起久了,心裏就會特別安寧。”
當然,王延卿也總結了一些注意事項。為殘疾人運動員服務必須非常有耐心,不能強迫,要充分尊重他們的感受,注重細節。例如與聾人做簡單交流最好使用手語,深入交流可以使用便箋,在他們面前千萬不要竊竊私語,他們會以為別人在議論……
記者看到,那一個個滿臉稚氣的“80後”小孩在此刻卻顯得非常成熟。他們小心翼翼地推著殘疾人運動員的輪椅,慢慢地走,還時不時問他們:“口渴了嗎?”“要不要上洗手間?”“怎麼突然緊張了,沒事,我陪著你。”
雲南大學滇池學院法學系2004級學生顧亞賢説:“這次報名,我們宿舍和對面宿舍8個人都積極參加,最後只有我一個人入選。走的時候,室友叮囑我好好表現,代表他們為殘疾人運動員多獻出愛心。”
24歲的郭巍是此次為數不多的雲南省外志願者,這位東北姑娘今年4月就開始在組委會秘書處服務。郭巍説,年輕時就應該做點自己想做的事。來昆明一是因為喜歡這個城市,二是希望能為殘運會做點事,為殘疾人出點力。
記者從本屆殘運會組委會了解到,自1月1日在昆明開通殘運會青年志願者網上報名以來,有近6萬人報名,經過有關部門嚴格的挑選和培訓,共有5000多人成為殘運會的青年志願者,其中4700多名是來自雲南高校的“80後”志願者。
“其實,他們和我們是平等的,我們照顧他們的身體,他們安慰我們的心情,正因為有了這種愛的交流,他們才能找到心靈慰藉,我們才能刻畫成長的坐標,"”王延卿和夥伴們説這番話的時候很開心。
昆明“無障礙公交站臺”方便殘疾人出行
新華社昆明5月10日電(記者李懷岩 鄭道錦)“紅塔體育中心附近的站臺都新鋪了盲道,修了上下站臺的坡道,運動員方便了,我們也不用找壯實的志願者來抬輪椅了,”負責接待河北省輪椅橄欖球隊的志願者馮小藝高興地告訴記者。
據第七屆全國殘運會昆明工作部介紹,日前,昆明市對115個公交站臺進行了改造,並新建設37個臨時公交站臺,這些進行改造或臨時增建的公交站臺主要分佈在比賽場館、接待賓館附近以及車流量較大的城區地段。
在這項名為“無障礙公交站臺”改造的工程中,昆明主要在公交站臺增設盲道和上下坡道,對部分設置不合理的站臺進行改造,在公交站臺路口增設盲人鐘,以提示視力障礙者安全過馬路。而此前,昆明市2300多個公交站台中,僅有北京路延長線、廣福路、南三環等極少數站臺設置了盲道。
在一些車流量較大的地段,公交車站附近還設有障礙標和警示桿,引導盲人走向路邊人行道或馬路中間的“安全島”。同時,“安全島”的隔離樁留出1.5米的間隔,方便輪椅順暢通行。
記者看到,一般的公交站臺都高出地面約30厘米,乘坐輪椅的人要靠自己上站臺十分困難。另外,如果沒有盲道、盲人鐘或他人的幫助,盲人很難順利走出站臺和安全穿越站臺附近的路口。
殘運會昆明工作部表示,一個城市針對殘疾人的公共設施是否完善,往往可以代表這個城市的文明程度。殘運會後,昆明有關方面將繼續進行更多的此類基礎設施建設,建設更加人性化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