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省海河流域沿岸環保專項整治拉開帷幕。從5月至9月底,山西省環保部門將對省內海河流域的7市45個縣區的地表水水源地、河流沿岸排污企業,以及沿岸城市污水處理廠進行綜合整治,以保證北京、河北、河南部分地區和山西7市45個縣的飲水安全。
污染物排放量最小,但影響重大
海河水系是華北最大的水系。山西省位於海河流域上遊,海河五大支流中,四條有山西水系注入。但山西對海河流域的污染排放量,在全流域6個省市中最低。海河流域在山西的出省斷面水質總體向好,6個出省斷面中,除冊田水庫外,水質都達到國家標準。
為什麼山西要加大力度進行海河流域治理呢?山西省環保局助理巡視員王景龍對記者説:“山西處於海河流域上遊,且水量小,沿線污染物排放對下游水質影響也因此放大。”據介紹,山西省海河流域多個出省斷面直接對應著下游人民的水源地,如冊田水庫對應北京水源地,滹沱河對應石家莊水源地,上遊地污染物排放控制,對下游人民生活用水質量影響重大。
海河流域治理也是山西省“藍天碧水”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去年,山西省已經部署了公路幹道大運高速公路沿線的環境治理、黃河流域的主流域汾河流域環境治理,按照既定的規劃,今年重點推進海河流域環境整治。
流域污染治理責權不明,治理效果不佳
對海河流域的污染治理由來已久。早在2003年,為確保國家《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計劃》目標的實現,山西省人民政府出臺了本省的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計劃實施意見。該《意見》對“十五”後三年的海河流域治理進行了詳細的規劃,其中2005年山西省要力爭完成25個污水處理廠建設,列入規劃的49個工業點源治理項目完成率要力爭達到95%以上。“但實際上治理效果並不佳,到目前,也只建成22個污水處理廠,且運轉率低。”王景龍對記者説。
“治理效果不佳,主要原因在於環境治理責權不明。”王景龍説。據了解,一個環保項目從初步設計到正式施工,至少要經過十幾道程序,涉及部門眾多。走完這個過程最短也需要一年,有的企業從2003年開始初步設計,到現在也沒有拿到全部手續。再加上有的企業本來就不願意進行環保投入,這套繁雜的程序無形中也成了他們的藉口。“按照有關規定,只有環保部門對整個污染防治計劃落實情況負有監督管理職能,但冗長的審批過程無形中消減了環保部門的監督力度。”
“要想改變這種狀況,必須由政府切實轉變作風,有審批權的部門,必須同時擔負起審批責任,對項目的科學性、實施進度、實施效果切實負責。”王景龍説。
山西本次海河流域專項整治,要求科學規劃飲用水源地保護區,全面清理水源地保護區範圍內的排污企業。環保部門將以治理為契機,加快海河流域污水處理廠建設步伐。山西省環保部門還將徹底清查影響海河流域水體環境功能的排污企業,建立省、市、縣三級海河流域水系排污企業數據庫,以便於長期監督管理。(記者鮑丹、安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