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愛,更應去傳遞愛”——資助政策讓貧困大學生踏上成才報國之路
新華社北京5月27日電(記者呂諾 吳晶)“得到愛,更應去傳遞愛!”在勤工助學和國家獎學金資助下即將完成學業的大學生鄒小莉,道出了貧困大學生的共同心聲:“是國家的助學政策為我們插上了飛翔的翅膀。我感恩于我們的黨和國家。”
近年來,國家資助高校經濟困難學生工作力度不斷加大,幫助大批貧困學生解決學習和生活上的後顧之憂,也教育他們成才進步。
河南中醫學院碩士研究生王一碩、天津工業大學信息學院研究生徐偉、清華大學博士研究生谷振豐、天津醫科大學學生鄒小莉……這些受到資助的大學生們,共有著自強不息、樂觀向上的精神風貌。他們正努力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用實際行動回報祖國。
王一碩出生在河南省長垣縣一個貧窮的農民家庭。2000年8月,他接到了河南中醫學院錄取通知書。面對每年6000元的學費,他沒有去學校報到,而是背起行囊踏上打工之路。
學校得知他的情況後,為他申請了國家助學貸款,讓他重返校園。從那時起,王一碩就下定決心:“一定努力學習,用知識和勞動創造財富,早日還清貸款,回報幫助和關愛我的人,回報社會。”
2003年,王一碩以優異的成績完成學業,響應團中央、教育部等部門的號召,去西部參加志願服務。他在陜西省麟遊縣科技局服務期間,指導全縣十個鄉鎮靠著科學種植中藥材脫貧致富。1年後,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産黨。兩年後,他考上研究生,回到母校繼續深造。
2005年12月15日,王一碩把用知識和汗水換來的26770元錢交給銀行,提前還清了國家助學貸款。
他説:“在我最困難的時候,是國家和社會向我伸出關愛之手,使我從一個打工仔成為一名大學生。今後,我將常懷感恩之心,走誠信之路,回報祖國和人民。”
2002年9月,徐偉用父母東拼西湊的路費從安徽省廬江縣趕到天津工業大學報到那天,身上沒有一分錢的學費。他是從“困難學生綠色通道”走進高等學府,靠國家助學貸款開始大學生活的。
“拿到貸款的那一刻,我激動得流淚了。”他説,“父母叮囑我要知恩圖報,我覺得應該用實際行動報答黨和政府的關懷。平時,哪怕是為集體和同學多做一件有意義的平凡小事,也能表達一份報恩的心情,把社會給我的愛再傳播給更多的人。”
徐偉做的“平凡小事”舉不勝舉。
2005年底,一個寒冷的冬日,徐偉聽到呼救後,跳進刺骨的冰水中,冒著生命危險將三名少年一一從冰窟中救上來。
徐偉又説,這只是件小事,誰遇到了都會這麼做的。
谷振豐2002年考上了清華大學國防生。為了不給經濟拮據的家庭增加負擔,自強自立的谷振豐本科時利用課餘時間先後做了15份家教。憑著專業第一的優異成績,他先後獲得了國家一等獎學金、清華大學特等獎學金、學業優秀獎學金的資助。
在確定工作單位時,面對多種選擇,谷振豐毅然決定獻身祖國的航天事業,把目標鎖定在西北戈壁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目前,我國已經基本建立起以獎學金、學生貸款、勤工助學、特殊困難補助和學費減免為主體的、多元化的資助貧困家庭學生的政策體系。
根據日前公佈的《國務院關於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的意見》,新的資助政策體系將惠及約1800所高校的400萬大學生和1.5萬所中等職業學校的1600萬學生。
“越來越多像我們一樣的寒門學子,將不會徘徊在理想的大門外!”得知這個消息,鄒小莉非常興奮,“這些資助,不僅能解決我們生活上的困難,更能給予我們極大的精神激勵。我們將更加堅定刻苦學習、報效祖國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