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瀋陽6月3日電(記者 劉錚、陳夢陽)就業是民生之本,擴大就業是改善民生的最重要途徑。一個家庭如果所有成員都沒有工作,生活之艱難可想而知。3日在瀋陽結束的全國促進零就業家庭就業和創建充分就業社區工作經驗交流會提出,年底基本消除城鎮現有零就業家庭,讓每個有就業意願和就業能力的城鎮家庭至少有一名成員實現就業。
從政府開發公益性崗位入手
勞動保障部提供的情況顯示,經過幾年努力,就業能力強的下崗失業人員大多已實現再就業,而由於家庭成員年齡偏大、缺少專門技能等原因,零就業家庭成為就業和生活最困難的群體,一般性政策措施難以解決。
“必須把零就業家庭援助工作作為當前就業整體工作的一個重點,下大力氣抓好。”勞動保障部副部長張小建指出,對零就業家庭等困難群體的援助,要更好地發揮政府促進就業的功能,要從有針對性地開發適合他們的就業崗位特別是公益性崗位入手。
遼寧省由政府出資利用棚戶區改造的土地,建立安置零就業家庭的再就業基地,免費提供攤位,實行零稅費;廣東省中山、深圳、汕頭等地組織共建社區就業基地,由村鎮提供場地、企業提供訂單、工商稅務部門減免稅費,組織零就業家庭成員從事進出口來料加工;合肥市交警支隊一次性提供了300個交警協勤員崗位安置零就業家庭成員。
僅以遼寧省為例,2005年以來開發了33.8萬個公益性崗位用於安置零就業家庭和困難群體;截至2006年底,全省幫助17.9萬戶零就業家庭實現至少一人就業。
自2004年一些地方陸續開展對零就業家庭的專項援助以來,目前全國已有18個省份出臺了以援助零就業家庭為重點對象的政策文件。勞動保障部提出,年底有條件的地區要全部消除城鎮現有零就業家庭,不具備條件的地區要逐步消除,全國總體解決達80%。
幫助實現較為穩定的就業
“幫助他們找到就業崗位只是第一步,實現較為穩定的就業,並解決社會保險等後顧之憂,更為關鍵。”張小建要求,開展零就業家庭就業援助,必須通過扶持政策來穩定崗位。
一些地方對安置零就業家庭成員就業給予社保和崗位補貼。廣東省對招用零就業家庭成員、與其簽訂一年以上合同並繳納社會保險的各類用人單位(包括個體工商戶),給予相應期限的崗位補貼和社會保險補貼,險種包括養老、失業、醫療、工傷和生育保險;合肥市規定,凡安置零就業家庭成員就業的黨政機關公益性崗位,每人每月給予540元的崗位補貼,所需資金全部由市級財政承擔。
對零就業家庭子女實施特殊培訓援助,是徹底解決零就業家庭困難的好辦法。遼寧省在各類職業院校中為零就業家庭子女開設了為期2年至3年的汽車維修、平面設計、數控機床等十幾個專業,對學費、住宿費提供全額補貼。畢業時經考試合格可獲學歷和技能雙證書。目前,全省已培訓零就業家庭子女2430人,人均補貼3870元。
以登記認定為起點、達到穩定就業為終點,促進零就業家庭就業是勞動保障部門公共就業服務的重點。廣東省勞動保障部門對零就業家庭就業,採取個性化指導和訓練,幫助掌握面試技巧;特約專家,對仍未能就業的困難服務對象提供職業心理諮詢、診斷指導和政策幫助;通過進行職業素質測評,使其找到適合自身特點的求職方向;組織仍未能實現就業的參加定向或見習培訓獲得工作經驗,並通過公益性崗位等方式進行托底安置。
勞動保障部這次要求,摸清各地零就業家庭底數,明確工作任務和進度,把幫扶任務分解到每一個社區,確定專人負責,明確時限要求,一包到底。
加強動態管理形成長效機制
各地的實踐已經證明,在一個階段內消除零就業家庭是可以做到的。但由於零就業家庭處於動態變化之中,消除零就業家庭不可能一勞永逸。張小建要求,對零就業家庭的援助工作,最終要靠長效管理機制。
勞動保障部要求,加強失業調控,強化源頭控制;完善登記管理,隨時掌握動態變化;制定工作預案和跟蹤服務措施,做到“出現一戶、幫扶一戶、解決一戶”;針對不穩定因素,採取保證穩定的措施。
遼寧省向全社會承諾,一旦出現零就業家庭,20天內至少為其提供一個合適的就業崗位,並提出,在確保零就業家庭至少一人穩定就業的基礎上,力爭幫助棚戶區改造回遷的零就業家庭實現雙就業。對已上崗的零就業家庭成員,社區每月至少走訪一次,了解就業狀態、收入情況,對重新失業的,及時提供再次援助,確保他們的收入高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
資金保障是建立長效機制的重要基礎。張小建要求,勞動保障部門會同財政部門,籌好、管好、用好資金;加大地方財政對就業再就業資金的投入,切實提高中央和地方財政資金撥付的時效性,確保各級財政預算安排資金及時落實到位;在進一步規範資金管理的基礎上,探索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的辦法,絕對不能出現截留資金導致政策不能落實的情況。
“零就業家庭援助工作,就全國來講,還僅僅是開始,取得的成果也只是在一些地區的突破,面上的推開和成果的持續穩固還要下更大功夫。”張小建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