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深圳6月21日電(記者張毅 何廣懷)香港回歸十年,香港和內地合作領域不斷擴大,兩地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深圳口岸進出口貨物總值由1997年的500億美元躍升至2006年的2939.4億美元,今年將突破3000億美元,貿易規模相當於十年前的6倍。
深圳海關副關長李小敏21日在新聞發佈會上説,作為內地面向香港的“窗口”,深圳口岸成為港産貨物進入內地的“橋頭堡”。從CEPA實施到今年5月,深圳口岸進口香港CEPA項下受惠貨值共3.03億美元,稅款優惠2.45億元人民幣,進口票數、受惠貨值均列全國各口岸之首,有力地推動了香港和內地經貿深入發展。
《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于2004年1月1日開始正式實施。深圳海關推行了各項通關便利化措施,促進港産零關稅貨物快速、便捷通關,確保中央對港優惠政策得到有效落實。
經過三年多的成功運作,CEPA零關稅政策已為香港業界廣泛認同與運用,加上降稅産品範圍逐年擴大,促進深圳口岸CEPA項下貨物總體受惠進口穩步增長。受惠商品逐步呈多元化發展趨勢。CEPA實施初期,受惠進口主要集中在藥品、服裝等産品上,在零關稅政策的推動下,兩地産業融合進一步加深,許多港産原料産品成為深圳生産製造業的穩定供應源。
香港製造業在CEPA中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優惠,CEPA促進香港經濟發展效果顯著。CEPA的落實也進一步增強了深圳與香港兩地之間的經貿往來,兩地産業呈不斷融合趨勢。
李小敏還介紹説,深圳作為連接香港的唯一陸路口岸,也是兩地貨物和人員往來的主渠道。除了貿易規模迅速擴大,人員來往也更加頻繁。1997年,深圳海關日均監管出入境人員21萬人次,2007年則達到了47萬人次,佔全國每天出入境人數的50%。1997年,深圳海關日均監管進出境車輛2.3萬輛次,到2007年超過了4萬輛次。
為了確保香港和內地之間貨暢其流、人暢其流,促進兩地經貿交流和人員往來,深圳海關以推進通關便利化為突破口,開展了系列通關作業改革,不斷優化口岸通關環境、提高口岸通關效率。
為了保證兩地來往車輛和物流暢通無阻,深圳海關於2003年11月在皇崗、文錦渡和沙頭角三大公路口岸全面實施通道自動核放系統,把原來車輛通過海關通道需時2分鐘縮短為5秒鐘,驗放速度提高了近20倍,一舉解決了公路口岸通道堵塞的問題。
為了適應香港回歸後進出境旅客量大幅上升的需要,同時也為CEPA和港澳“個人遊”提供基礎條件,2003年1月,皇崗口岸旅檢通道開始實行24小時通關,成為全國唯一貨運、旅檢24小時通關的陸路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