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副部長曹健林5日在“北京大學三井創新論壇”2007年首次講座上指出,作為中國經濟發展“奇跡”之一的國家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目前正在向以應對市場需求、突出自主創新為主要特徵的“內生式”增長轉變;國家將在營造創新環境、探索高新區內生增長機制、加強高新區産業組織創新、積極推進産業形態演變、高新技術産業政策的落實和可持續發展與和諧園區建設等方面,積極推進高新區發展新模式的探索。
曹健林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十一五”時期國家高新區發展戰略》。他在簡要陳述國家高新區的歷史沿革和發展現狀時表示,國家高新區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主力軍、創新活動的重要基地、培育企業的搖籃、為國家創造稅收的重要來源和高技術人才的聚集地。但他同時指出,我國高新區的發展還面臨如下問題:企業創新能力不足;內生機制與創業環境不健全;園區內企業關聯度不高,産業集群不多;地方特色和優勢不明顯;技術轉移機制有待形成;區域發展不均衡,先進與落後地區差別顯著。
而要探索國家高新區的內生增長機制,曹健林主要從兩方面強調了政府支持的作用:在企業內生式成長方面,當企業處於創業期,政府要建設專業孵化器、綜合型孵化器,增加創業投資,扶持留學生創業企業;當企業處於成長期,政府要支持企業進入三板、二板上市融資,支持科技企業加速器建設;當企業處於成熟期,政府要支持企業進行技術並購,鼓勵企業實施技術標準戰略,推薦企業參與國家戰略項目;當企業處於衰退期,政府要促進企業轉型和二次成長,從確無發展前景的領域調整退出。在産業集群式發展方面,政府要依託各類高新技術産業化基地,通過公共政策的引導,培育和發展創新集群;通過專業園建設、産業聯盟發展、業態創新以及加強設施管理等,加快創新集群的形成和發展。他具體闡述這樣的産業基地,應是産業要素在物理空間集聚,並實現産業專業化;這樣的産業集群,應是企業之間形成基於産業價值鏈的緊密分工合作關係,並具有産業集聚效應;這樣的創新集群,應是技術、人才、資本、高技術企業等高端創新要素集聚,創新主體之間關聯、互動和競爭合作,具有較好的創新性。(瞿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