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寧7月7日電(記者顧玲)我國自2005年實施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和建設工程以來,兩年間累計投入10.25億元,在三江源地區實施了一系列工程。目前,三江源地區生態環境治理初見成效。
據青海省林業局副局長鄭傑介紹,2005年-2006年,國家投資10.25億元,在三江源地區實施了以草原鼠害防治、建棚養畜、黑土灘綜合治理和草原防火為主的農牧項目;在生態移民方面,實施了圍欄禁牧、移民設施建設等;還實施了封山育林、荒漠化治理和森林防火等林業項目;通過技術培訓、實用技術推廣與研究,以及小城鎮建設和生態監測等項目,著手解決這一區域的民生問題。
鄭傑介紹説,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和建設工程的實施,使得這一地區在森林植被保護與恢復、防治水土流失、遏制草地退化、拯救瀕危物種、改善生存環境和民生問題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在三江源區圍欄禁牧草場406萬公頃,減畜338.79萬隻羊單位,防治地面鼠害541.47萬公頃、地下鼠害44.96萬公頃,在三江源的13個縣建設暖棚49.87萬平方米等。
為了保護長江、黃河、瀾滄江中下游的生態環境,2005年我國啟動了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和建設工程。這項投資75億元、建設期近10年的生態建設項目,旨在緩解三江源地區生態不斷惡化的趨勢,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解決區域民生問題。
有著“中華水塔”之稱的三江源地區,位於青藏高原腹地,是長江、黃河以及瀾滄江的源頭,總面積36萬平方公里。這裡有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積最大、分佈最集中的濕地,還蘊藏著2000億立方米的冰川資源。這裡的生態保護狀況,對三大江河流域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