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合肥7月10日電(記者 熊潤頻)安徽省防指副總指揮、省水利廳廳長紀冰10日下午指出,啟用蒙洼蓄洪區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約6億元,但具有四大效益,是用局部的、較小的犧牲換取全局的、重大的利益。
據紀冰介紹,蒙洼蓄洪區是淮河上遊洪水進入安徽省的第一個蓄洪區,總面積180.4平方公里,耕地18萬畝,涉及總人口15.78萬人。2003年大水以來,實施了移民遷建工程,區內人口已全部被安置到莊臺和4個保莊圩內。
淮河出現汛情以來,安徽省委、省政府顧全大局,從全流域防洪需要出發,根據國家防總和淮河防總命令,于10日12時28分,開啟王家壩閘,蒙洼開始進洪。蓄洪後,淹沒18萬畝莊稼和水産養殖,淹毀新栽的樹林,損壞交通道路、通信設施等,直接經濟損失約6億元。阜陽市和阜南縣為淮幹防洪全局作出了重大犧牲。
紀冰説,啟用蒙洼蓄洪區,主要考慮以下四個原因:一是行蓄洪區是淮幹防洪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統一調度;二是國務院批復的淮河洪水調度方案規定王家壩設計洪水位29.30米,也是安徽省防指規定蒙洼圈堤的保證水位,啟用時水位已經超過29.30米;三是上遊洪峰向安徽省推進,如不蓄洪水位可能超過29.8米,蒙洼上下游左右岸防汛壓力很大;四是蒙洼蓄洪區處於豫皖交界處,上遊大洪河發生大洪水,啟用後減輕上遊壓力,體現兩省團結抗洪精神。
同時,紀冰説,啟用蒙洼蓄洪區主要有四大效益:一是直接削減淮河進入安徽的第一站洪峰,從預測的王家壩29.7米,開閘後一度降到29.4米;二是對調整安徽淮幹中上段洪水位有一定的作用,直至正陽關還可降低10厘米左右;三是由於蓄洪後水位降低,減輕了城西湖、臨王段和淮北大堤上段的防洪壓力;四是大大降低蒙洼圈堤長時期高水位運行所帶來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