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是支撐經濟協調發展、促進生産力合理佈局、溝通城鄉、保障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基礎性、先導性産業,也是重要的生産性服務業和消費性服務業。它面向國民經濟所有部門,貫穿于社會生産、流通各個方面,與人民群眾的生産生活息息相關,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承擔著重要職責。到2006年底,全國公路通車里程達348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54萬公里,穩居世界第二;擁有生産性泊位36040個,其中萬噸級泊位1190個;內河通航12.34萬公里,其中等級航道6.1萬公里;公路和水路客運量、旅客週轉量、貨運量、貨物週轉量在綜合運輸體系中分別佔92.8%、53.2%、84.2%和73.1%,90%以上外貿進出口貨物通過海運完成。全國已有13個億噸大港,港口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連續4年保持世界第一。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交通工作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做好“三個服務”,實現交通又好又快發展,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發揮更大的作用。
一、服務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交通基礎設施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大力發展社會生産力,逐步縮小區域發展和城鄉發展差距,不斷為社會和諧創造雄厚的物質基礎。交通運輸是“吃住行”中的重要一環,是保障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服務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是交通工作的總任務。完成好這個服務,就是按照中央的決策部署,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開放的要求,科學安排,強化管理,加強公路水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保障能源、重點物資、農副産品、外貿貨物以及應急搶險運輸,實現覆蓋範圍更廣、服務水平更高的貨暢其流、人便於行。
加快實施和完善交通發展規劃。根據中央構建和諧社會的總體部署,加快實施《國家高速公路網規劃》、《農村公路建設規劃》、《全國沿海港口佈局規劃》和《全國內河航道和港口佈局規劃》等交通長遠發展規劃,儘快建成全國公路運輸大通道,形成優勢互補、分工合理、相互協作、競爭有序的沿海港口體系。完善和整合西部大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長三角、珠三角和環渤海等區域交通發展規劃,促進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抓緊公路水路交通結構調整的戰略研究,加強交通專項規劃的編制,組織實施國家公路運輸樞紐規劃,推進樞紐城市公路運輸樞紐總體規劃的編制,加強交通建設項目前期工作。
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今年計劃建成高速公路5000公里以上,確保年底完成“五縱七橫”國道主幹線建設任務,繼續加快西部開發8條省際通道建設。加強沿海煤油礦箱大型專業化碼頭和深水航道建設,重點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洋山深水港區集裝箱碼頭、天津港北港池集裝箱碼頭和長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三期工程等。加快推進以長江黃金水道為重點的內河水運建設,組織實施長江黃金水道建設總體推進方案,繼續做好三峽船閘完建期的通航保障工作,建成湘江株洲航電樞紐,加快嘉陵江航電樞紐建設,穩步推進西江、松花江等內河重點項目,開工建設西江桂平二線船閘工程。
提高運輸服務保障水平。按照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交通運輸市場的要求,進一步規範市場秩序,提高運輸保障能力。加強和改進運輸市場監管,嚴格市場準入,建立健全運輸市場信用體系,嚴厲打擊無證經營、違章經營。落實運輸企業質量信譽考核制度,制定推行以服務質量招投標為主要內容的道路客運班線經營權制度,爭取兩年內建立起全國道路運輸信息系統,建立省級道路運管機構GPS監控平臺。以國際班輪運輸為重點,整頓和規範國際海運市場秩序。加強運輸組織協調,保障重點物資和緊急物資運輸,健全完善防災抗災應急機制和應急預案,強化公路路網的應急保通能力。精心組織春運和黃金周旅客運輸工作,確保廣大旅客走得了、走得好。繼續完善和擴大全國“綠色通道”網絡建設,實現省際互通。引導船舶運輸能力和組織結構調整,促進船隊經營規模化、集約化,加快進口能源、重要原材料運輸國輪船隊建設,擴大五星紅旗船隊規模,加強五星紅旗船隊建設,保障國家經濟安全。
大力推進創新型交通行業建設。充分發揮交通科技的支撐和引領作用,加強交通建設、管理領域關鍵技術和智慧交通技術等研究和推廣,加快交通信息化建設,完善公路水路管理信息系統及交通科技信息資源共享平臺建設。切實轉變交通增長方式,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交通行業作為重要抓手,高度重視能源、資源和環境對交通發展的剛性約束,切實擺正交通發展與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關係,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環境保護政策,結合行業實際制定産業政策,把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要求貫穿到交通規劃、設計、建設和管理的各個環節,科學合理利用土地、岸線等稀缺資源,切實保護環境,節能降耗,發展交通循環經濟,努力實現交通節約發展、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
二、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創造交通條件
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交通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好這個服務,就是要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從農村公路面廣、量大、保通保暢任務重的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地推進農村公路建設,養護好、管理好農村公路,發展農村運輸,為農村經濟發展、農業産業結構調整、農民增收提供良好的交通條件。
切實將交通公共服務的重點轉向農村。中央確定了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要求各級政府把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轉向農村,國家財政新增固定資産投資增量部分主要用於農村。從2003年開始,按照中央的總體部署,我們啟動了建國以來規模最大的農村公路建設,去年進一步加大對農村公路的投資傾斜力度,出臺了以農村公路建設為重點的8項服務新農村建設的實質性措施,按照“省部聯手、各負其責、統籌規劃、分級實施、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則,與各省區共同簽訂了落實中央1號文件農村公路建設任務的意見,啟動了“五年千億元”農村公路建設工程,對車購稅投資結構進行重大調整,用於農村公路建設的投資比重達到39.5%,新改建農村公路32.5萬公里。今年將與各省繼續落實部省協議,建立工作協調機制和建設目標考核制度,進一步加大投資傾斜力度,車購稅投資農村公路的總量將超過40%。各省級交通部門和各級政府對農村公路的支持力度也將高於去年。在此基礎上,重點加大革命老區、少數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和特別貧困地區農村公路的建設力度,體現交通公共服務均等化和社會公平的原則。
全面推進農村公路建設。今年新改建農村公路30萬公里,其中中央投資計劃安排建設農村公路21萬公里。加強質量監管,抓好督促檢查,把好質量關。加強資金使用監管,積極推行農村公路建設紀檢監察巡查制。加強農村公路養護管理,繼續推進農村公路養護體制改革。今年出臺《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辦法》,督促各地出臺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實施方案,做到責任到位、資金到位,完善制度,逐步實現“有路必養”。繼續推進農村公路渡口改造和渡改橋工程,切實解決水網地區、江河兩岸和島嶼居民過渡難和渡運安全問題,實施縣鄉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建設,讓農民群眾過安全渡、乘放心船、走方便橋。繼續統籌城鄉交通發展,加快農村客運網絡化建設,推進路站運一體化和城鄉客運一體化進程,推廣安全、經濟、適用的農村客運車型,合理安排農村客運線路,擴大農村客運覆蓋範圍,落實扶持政策,確保農村客運班車開得通、留得住、有效益。
充分發揮農村公路基礎性作用。今年中央1號文件把積極發展現代農業作為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根據這一新任務新要求,我們從服務現代農業的新視角,拓展農村公路發展思路,完善相關政策措施,注重發揮農村公路在發展現代農業和改善民生方面的重要作用。根據現代農業發展的佈局和要求,把農村公路延伸到農田示範區、生産園區、生態觀光區、畜牧養殖基地等人流、物流集中的地點。把農村公路建設變成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積極動員農民群眾參與農村公路建設、養護和客貨運輸,為促進農民增收、擴大就業、轉移富餘勞動力創造條件。加強對農民工、養路工以及從事公路運輸業的駕駛員、維修工的交通技能和實用技術培訓,提高從業能力。認真貫徹中央農村綜合改革的要求,在推進農村公路建設中,不修農民群眾不願修的路,不增加農民負擔和鄉村債務。
三、服務人民群眾安全便捷出行,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增強交通運輸保障能力
服務人民群眾安全便捷出行,就是要堅持以人為本,把安全放在交通工作的突出位置,既重視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中的安全監管,又不斷提高交通基礎設施的安全性、適用性,讓人民群眾出行放心;既不斷增加交通有效供給能力,又不斷提高運輸服務的效率、質量和水平,讓人民群眾出行滿意。
近年來,我們認真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落實安全管理責任體系,加強安全監管和能力建設,交通安全形勢穩中趨好。去年,全國港口吞吐量大幅度上升,水上交通流量持續增長,水上交通事故四項指標大幅下降,事故件數、死亡人數、沉船艘數、直接經濟損失分別下降17.2%、21.5%、18.3%和10.6%。共組織協調水上搜救行動1620次,成功救助16753人,救助成功率達95.7%,獲救財産價值達63.14億元。開展了國省幹線公路災害防治、公路安全保障和危橋改造三項工程,共改造和治理急彎險段等安全隱患里程2.2萬公里、6.8萬處,改造和加固危橋1719座。與鐵道部聯合開展了公鐵立交安全整治工作。加強交通建設項目施工安全管理,組織了以公路橋梁、隧道建設項目為重點的專項整治。
今後,我們將加大工作力度,採取以下具體措施,進一步提高服務人民群眾安全便捷出行的能力和水平。
一是加強水上安全監管和救助能力建設。繼續加強重點水域、重點船舶、重點時段和重點環節的安全監管,建立水上交通安全長效機制。深化渡口渡船安全專項整治,加快海船更新改造和老舊客滾船淘汰步伐,改善船舶技術狀況,完善載貨汽車滾裝碼頭危險品檢測手段。督促鄉鎮船舶進一步落實安全生産責任制,加強旅遊船安全管理。深入開展交通平安建設,抓好15項具體措施的落實。加強港口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維護港航治安穩定,建立健全港口安全評估制度和體系,啟動建設全國港口保安信息系統。加大資源整合力度,加強海事監管、專業救助裝備和隊伍建設。
二是建立道路運輸安全管理長效機制。繼續落實道路安全監管職責,建立道路運輸安全管理長效機制。加強道路客運和危險貨物運輸安全管理,開展道路運輸企業安全評估,監督道路運輸企業切實履行安全生産主體責任,做好挂靠車輛的安全管理。繼續組織好公路交通安全保障工程、危橋改造工程、幹線公路災害防治工程及公鐵立交安全整治,確保道路運輸安全暢通。繼續加強車輛超限超載治理,建立車輛超限超載治理長效機制。
三是加強交通建設項目施工安全監管。進一步加強交通建設項目施工安全工作,強化各級交通質量監督機構的作用,落實《公路水運工程安全生産監督管理條例》,針對高風險施工,繼續開展建設安全專項整治,完善應急反應機制,規範突發事件應對處置程序,提高應急反應水平。抓緊修訂《公路工程施工安全規程》和《水運工程施工防護技術規範》,推進安全生産監管工作法制化、標準化。
四是加強交通安全應急體系建設。加快編制《交通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體系建設規劃》,完善公路水路交通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體系,提高應對公共突發事件的能力,提高事故預防、處置和救助能力。深入開展公路水路交通各類突發公共事件風險普查和監控,加快交通應急平臺建設,完善應急預案,加大公共安全設施建設投入。
五是完善和創新便民服務措施。繼續完善運輸網絡,逐步實現高速公路長途客運網絡化、中途客運直達化、短途客運公交化、出租車客運規範化;加快農村客運網絡化和城鄉客運一體化進程,有效銜接和優化城鄉客運網絡;不斷提高城市交通的便捷程度,開展特大城市公路客運樞紐換乘系統規劃建設試點;加快水路客運旅遊化、高速化。不斷提高信息服務水平,充分發揮全國公路氣象預報預警系統、公路水路信息服務系統和動態交通信息導航系統的作用,為公眾提供及時、準確、高效的出行信息,提高交通公共服務的有效性和針對性。進一步完善交通應急保障機制,繼續提高在雨雪霧等惡劣天氣快速疏導滯留旅客的能力。加大對收費公路的監管力度,逐步減少二級收費公路的規模,督促收費公路經營者在運營管理中更好地體現公眾利益和社會責任,組織推進高速公路不停車收費,提高通行能力和通行效率。(作者:交通部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