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內蒙古自治區成立60週年慶祝大會側記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8月09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呼和浩特8月8日電(記者 李澤兵 顧瑞珍 勿日汗) 青山碧草六十載,紅旗漫卷跨征程。

   8月8日15時許,內蒙古自治區成立60週年慶祝大會在呼和浩特市拉開序幕。象徵著內蒙古60年風雨歷程的60條彩帶緩緩升起,一座巨大的白色蒙古包拔地而出,100匹駿馬鏗鏘的鐵蹄踏響了馬背民族嶄新的時代強音。

   容納5萬多名觀眾的呼和浩特體育場發出陣陣歡聲,匯集成一條條奔騰的河流,滿載著幸福與希望盡情流淌在內蒙古118萬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喜悅的鮮花在2300多萬草原各族兒女的心田綻放。

  歷史將永遠銘記,60年前,我國第一個民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在解放戰爭的隆隆炮火聲中誕生。

  “內蒙古的輝煌今天,是中國共産黨實施民族區域自治政策的成功見證。60年翻天覆地的變化,是內蒙古各族人民真正當家作主、走向幸福和諧新生活的最好印證。”50歲的白音吉日格勒看著歡騰的人群説,“我的名字漢語意思是‘富裕’,父輩當年的夢想早已變成了現實。”

   熟悉歷史的人們,能夠聽到來自草原深處的驚雷,那是內蒙古前進征程中的有力足音:1947年自治區成立之初,內蒙古人均生産總值僅96元,2006年已達到20047元;全區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和農牧民人均收入分別達到10358元和3342元,人民的生活水平總體上實現了由溫飽向小康的歷史性跨越;全區蒙古族人口由剛成立時的83萬多人增長到現在的423.83萬,佔全區總人口的近18%;民族教育空前發展,2006年底九年制義務教育在內蒙古已經基本普及……

  內蒙古今天的輝煌成就,是新中國偉大進程中的一個縮影。內蒙古各族兒女把中國共産黨視為草原上不落的太陽,世世代代感謝黨的恩情。黨和政府始終將草原人民的生産生活挂在心頭。

 “祝內蒙古自治區繁榮昌盛!”

  “祝內蒙古各族人民幸福安康!”

   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中央軍委發來賀電,表達了中央對內蒙古各族群眾的深切關懷和全國人民對內蒙古各族群眾的美好祝願。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家副主席、中央代表團團長曾慶紅髮表講話,高度評價了內蒙古自治區發生的歷史性變化,充分肯定了內蒙古各族人民為我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作出的歷史性貢獻,勉勵各族幹部群眾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用智慧和汗水譜寫內蒙古改革發展穩定的歷史新篇章。

  殷切的希望、誠摯的祝願有如春風,在慶祝大會現場鮮花與歌舞匯成的海洋中盪漾。悠揚的琴聲中,大型文藝表演《草原讚歌》歌唱出這個馬背民族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吉祥草原》展現出蒙古民族堅毅剛強的性格,更襯托出他們像草原一樣廣闊的胸懷。“蒙古族和其他兄弟民族永遠是一家人,60年變化,讓我們感受到祖國大家庭各民族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誰也離不開誰。”當梁引梅、烏蘭等6名孤兒代表,拉著草原母親都貴瑪的手走下勒勒車出現在體育場中央時,全場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上世紀60年代,3000多名上海孤兒來到內蒙古,像都貴瑪一樣善良慈愛的蒙古族父母,用醇香的奶茶、炒米和手扒肉將他們撫養成人。他們的血液中帶著蒙古人的淳樸氣息,在建設內蒙古、保衛祖國北疆的崗位上煥發出無窮的力量。

  “我們喚醒沉睡的草原,草原捧出無盡寶藏。”昂揚剛勁的舞蹈《萬馬奔騰》展現出內蒙古民族團結、社會和諧、經濟繁榮的時代畫卷。今天,內蒙古徹底告別了解放初期“輕工業皮毛匠,重工業挂馬掌”的局面,成為中國的畜産品基地和能源化工基地。

  改革開放特別是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以來,隨著圍封轉移、退耕還草還林戰略的實施,傳統的畜牧業結構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農區的畜牧業與草原畜牧業之比為7:3。內蒙古生態建設出現了森林覆蓋率、林木蓄積量“雙增”和荒漠化面積、沙化面積“雙減”的神奇變遷。

  “走進前列”如今不再是遙遠的夢想,幾代草原兒女艱苦奮鬥、勇於進取,加快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2006年,內蒙古地區生産總值達4790億元,財政收入達712.9億元。“十五”期間,內蒙古地區生産總值以年均17.1%的速度增長,增速位居全國第一,經濟總量躍居到全國第17位。

  “只有堅持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不斷解放思想,推動改革開放,努力構建和諧,才能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儲波滿懷信心地説。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