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弘揚“阿拉善精神”內蒙古阿拉善盟續寫新的輝煌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8月13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呼和浩特8月13日電(包秀文、李雲平)地處大漠深處、祖國邊陲的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各族人民,在艱苦的條件下建設著家園,始終服從和服務於全國大局,為國防事業和生態環境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和重大犧牲。近年來,阿拉善盟黨委、行署提出繼續弘揚以“顧全大局、無私奉獻、堅韌不拔、艱苦奮鬥”為內涵的阿拉善精神,為國家和自治區的繁榮穩定做出新的貢獻。

    阿拉善盟地處內蒙古自治區最西部,位於騰格裏沙漠、巴丹吉林沙漠、烏蘭布和沙漠腹地,總面積27萬平方公里,共有20多萬人,是內蒙古面積最大、人口最少的盟市。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阿拉善盟額濟納旗為了祖國的航天事業和國防建設需要,佔全旗1/4的人口、50%以上的牲畜整體搬遷,共有2個蘇木(鄉)的260戶4000多人和7萬多頭(只)牲畜,在不到5個月的時間內全部搬出基地範圍,涉及草場面積4萬平方公里。而當地牧民臨時性的搬遷則超過了上萬人次。

    阿拉善盟委組織部長文民説,顧全大局,是阿拉善人民安身立命、發展進步的精神依託,是愛國主義的具體體現。從300年前的土爾扈特萬里東歸,到阿拉善旗、額濟納旗的和平解放,從為國防事業幾易旗址讓出水草豐美的生産生活之所,到軍民水乳相融、100%的擁軍模範旗,無一不展現出阿拉善人民崇高的思想境界和強烈的愛國之情。

    阿拉善生態環境的惡劣、生産生活條件的艱苦幾乎使所有外來客都連聲驚嘆、感慨,“能夠在這樣的環境下生活和工作,已經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何談發展?”但阿拉善的歷屆領導班子和各族幹部群眾面對基礎設施薄弱、地理位置偏遠等嚴峻現實,始終堅持發揚吃苦耐勞、不畏艱難的精神,在拼搏中創造出一個又一個奇跡。

    伴隨著自治區成立60年來的輝煌歷程,阿拉善的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城鄉居民的生活質量得到很大改善。到2006年,全盟生産總值達到86.03億元,人均生産總值達到5189美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01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4409元。

    一系列的新成就聽起來讓人感到振奮:旗通油路、電網改造、人畜飲水等一批項目的建成,結束了阿拉善盟各旗之間不通油路、無高等級電網和部分地區居民長期飲用高氟水的歷史,全盟通車里程達到5367公里。鐵路從無到有,繼開通烏達至吉蘭太、嘉峪關至策克鐵路後,臨河至策克鐵路已經開工建設。通信光纜幹線覆蓋全盟,95.5%的行政村開通了電話,計算機互聯網進入普通家庭。重點城鎮面貌發生了顯著變化,全盟城鎮化率達到74%。

    在阿拉善,農牧區年收入低於1600元的貧困人口如今已全部納入保障範圍,城鎮登記失業率穩定控制在4%以內;城鎮和農牧區所有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實行了“兩免一補”。少數民族幹部隊伍建設不斷壯大,機關幹部中少數民族幹部佔到42.4%。全盟三旗連續多次榮獲“全區雙擁模範旗”稱號,額濟納旗連續兩次榮獲“全國雙擁模範旗”稱號。

    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阿拉善的生態環境和發展條件也得到極大改善。通過實施退牧還草生態公益林補償等項目,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得到遏制,局部地區的生態環境明顯改善。賀蘭山保護區森林面積由禁牧前的36萬畝增加到53.8萬畝,林區植被覆蓋率由27.6%提高到40.5%;2002年實施禁牧和黑河分水工程後,額濟納胡楊林面積由39萬畝擴大到44萬畝,保護區內植被覆蓋率由30%擴大到50%以上。茫茫戈壁中的居延海重現波濤滾滾的景象。

 
 
 相關鏈結
· 內蒙古地區增加由北京始發前往區內各航線的航班
· 以曾慶紅為團長的中央代表團離開內蒙古返回北京
· 劉延東率中央代表團四分團看望巴彥淖爾幹部群眾
· 烏雲其木格率中央代表團三分團赴呼倫貝爾市慰問
· 曾慶紅率中央代表團第一分團赴阿拉善盟慰問幹群
· 回良玉率中央代表團二分團赴錫林郭勒盟看望群眾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