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重慶9月28日電(記者朱薇)重慶市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三次會議9月28日審議通過設立“重慶農民工日”的議案,從此每年11月的第一個星期日,重慶的農民工將過上自己的節日。
作為農民工的輸出大市,重慶曆來關注農民工群體,勞務經濟在重慶已成為名副其實的“第一經濟”。重慶市副市長童小平表示,尤其是重慶在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中,已正式將建立新型農民工制度確定為此項改革的突破口。設立“重慶農民工日”,將首先從營造善待農民工的社會人文環境,帶動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向縱深發展。
“考慮到全國11月尚沒有確定的重要節日,又是接近年底的時節,廣大農民工通過辛勤的勞動,取得一定的工業業績,並獲得一定的勞務收入。同時,年底之前也是農民工需要維權服務較為集中的一段時間,臨近元旦、春節,給農民工送上一份關愛和溫暖,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童小平説。
“重慶農民工日”將倡導社會公平、營造和諧氛圍、提供實際服務,每年將確定一個主題,分別圍繞農民工培訓就業、勞動保護、社會保障、子女教育、醫療衛生、計劃生育、住房安置、戶籍管理、土地使用等方面,在全市範圍集中開展政策研討、輿論宣傳以及多種形式的送溫暖活動,為農民工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維護農民工的勞動權和休息權,不斷完善農民工社會保障機制。
據悉,首個“重慶農民工日”為今年11月4日,主題為“融入城市、體現價值”,重慶市政府將圍繞這一主題組織社會各界,從就業、居住、法律、入學、衛生、文化等方面展開系列活動。
“我們農民工也有自己的節日了!”
新華社重慶9月28日電(記者 朱薇)“我們農民工也有自己的節日了!”重慶農民工日設立的消息一經傳出,廣大農民工對未來融入城市生活的信心倍增,多數市民對此也舉雙手贊同。
“過去到城裏打工,農民工往往是城市管理‘整治’的重點,如今給我們設立節日,我們農民工終於獲得了認可和尊重,説明我們農民工的地位在提高。”重慶某火鍋店任調料師的農民工謝椒會激動地説,相信城裏人對我們會越來越親切,我們今後幹活會更加有自信。重慶某物管公司清潔工李芳也高興地説:“我們現在沒日沒夜地幹,只為將來能在城裏有個家,能把孩子接到城裏接受好的教育。設立農民工日,讓我對未來充滿希望。”
設立農民工日同樣也得到重慶廣大城市居民的贊同。“設立農民工日,我舉雙手贊成。”重慶巴蜀中學教師方藝燃説:“我們城裏人不應因為農民工穿得臟一點、學問少一點、收入低一點,就瞧不起他們,他們為城市的美麗繁榮作出了很大貢獻。建議大家在農民工日那天,能叫‘棒棒’們一聲兄弟。”重慶市社科院專家李勇還建議,在農民工日當天,讓農民工享受“超市民待遇”,如免費乘坐公交車、遊公園、去醫院體檢等,希望用工單位能在這天為農民工放假或發雙薪等。
“我們農民工終於有自己的節日了。”在重慶某建築公司打工的農民工吳平高興之餘也表示,如今城裏人對農民工的關心越來越多,政府對農民工服務管理也越來越規範化、法制化,希望政府能讓更多的農民工接受專業技術和法律知識培訓,讓農民工能走上更加重要的工作崗位,也讓農民工懂得如何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
重慶探索政策“組合拳”破解農民變市民難題
新華社重慶9月28日電(記者朱薇)重慶設立農民工日拉開了重慶探索建立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的“吸納”機制和城市帶動農村、工業反哺農業的“擴散”機制的序幕,針對戶籍制度改革的政策“組合拳”將直擊農民變市民難題。
靠農業的積累、農民的貢獻和農村的支持,我國建立起了比較完整的國民經濟和工業化體系,但城鄉二元結構也日益強化,農村發展越來越落後於城市。目前,我國政府正致力於此問題的解決,制定了構建和諧社會、實施城鄉統籌發展的發展戰略,並於今年6月7日將重慶市和成都市設立為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經過3個多月醞釀,重慶市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有了具體思路,建立新型農民工制度、破除農民工變市民的制度藩籬被確定為此改革的突破口,旨在讓農民工由“離土務工”轉變為“棄土進城”。
重慶市發改委副主任沈曉鐘介紹説,現行城鄉分割的戶籍制度,並由此導致的城鄉差異化社會福利保障體系,是造成目前農民工“候鳥型”經濟方式流動的根本原因。為此,重慶市決定實施“小步快走”漸進式改革戶籍管理制度,通過設置不同的入戶條件,引導人口在三級城鎮群梯度轉移,讓農民實現生活方式的流動。
與此同時,圍繞城鄉統一戶籍制度改革的社會福利體系和社會公共事務管理體制配套改革方案也具雛形。如凡重慶戶籍的農民工將戶籍轉往市外,將獲得一次性資金獎勵;出臺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流轉辦法,建立農民“退地轉戶進城”的土地流轉制度;農村居民自願放棄農村戶籍,可用承包地、宅基地換城市社保和安居扶持;戶籍屬性不再成為影響公民享受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重要因素,以居住地社區管理為主,實行外來工、農民工、社區流動人口在就業指導、義務教育、文化體育、衛生保健、法律援助等公共服務上享受社區居民同等待遇……凡此種種政策“組合拳”,皆直擊阻礙農民工變市民的制度屏障。
重慶市副市長童小平表示,設立“重慶農民工日”,拉開了重慶探索建立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的“吸納”機制和城市帶動農村、工業反哺農業的“擴散”機制的序幕,通過營造善待農民工的社會人文環境帶動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向縱深發展。
新聞背景:重慶農民工:和諧城市不可或缺的建設者
新華社重慶9月28日電(記者朱薇)到2006年底,重慶市累計轉移輸出農村富餘勞動力706萬餘人,佔到全市農村勞動力總量的51.6%,勞務經濟已成為重慶農村名副其實的“第一經濟”。如今,城市日新月異的變化、二三産業的發展,都凝聚了農民工的巨大貢獻。
每天3時,重慶某物管公司清潔工李芳便開始工作了,她要在早上6時前,將一棟17層住宅樓的保潔工作全部做完,包括用拖把清潔乾淨每層樓樓道、清理每層樓的垃圾。此外,保持小區內公共環境衛生也是她的工作內容。“李芳的辛勤勞動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我們業主的生活質量。”業主程延民説。
目前,像李芳這樣的在重慶務工的農民工數量已達400多萬人,主要集中在建築、工礦、環衛、餐飲和社會服務等各個行業,大多從事城市裏臟、重、苦、累的工作,成為城市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此外,重慶每年向市外輸出的農民工也有約300萬人,為其他城市的經濟發展貢獻力量。據重慶市社科院測算,僅重慶到廣東打工的農民工每年為當地財政貢獻就達到187.8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