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來自中國浦東、井岡山、延安三所幹部學院的報道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10月09日   來源:新華社

基地·熔爐·窗口
——來自中國浦東、井岡山、延安三所幹部學院的報道

    新華社北京10月9日電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

    黨的十六大以後,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作出了建設中國浦東、井岡山、延安三所幹部學院的重大決策,目的是要建設一支能夠擔當重任、經得起風浪考驗的高素質幹部隊伍,特別是培養造就大批善於治黨治國治軍的優秀領導人才。

    自2005年3月正式招生以來,三所幹部學院按照“聯絡實際創新路,加強培訓求實效”和“實事求是、與時俱進、艱苦奮鬥、執政為民”的要求,累計培訓3萬多名各條戰線的領導骨幹和優秀人才,已成為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和基本國情教育的基地、提高領導幹部素質和本領的熔爐,以及開展國際培訓交流合作的窗口。

    三所幹部學院在實踐中形成的辦學要求,為拓展黨的幹部教育培訓工作基本要求提供了新內涵,三所幹部學院的建成和發展,使我們黨對中高級幹部的教育培訓形成了新格局,三所幹部學院特色鮮明的教學方式,為推進幹部教育培訓工作的改革創新探索了新路子。

    在黨的十七大召開前夕,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先後赴上海、井岡山、延安,走訪了這三所學院。

    讓革命激情點燃人生:“我找到了一種久違的崇高”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幹部隊伍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新中國成立前出生的幹部陸續退出領導崗位,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幹部正逐漸成為幹部隊伍的主體。這批中青年幹部學歷高,思想活躍,充滿朝氣,但在黨性鍛鍊、理論素養、作風培養和群眾觀念等方面需進一步加強,特別需要在革命傳統教育方面“補課”。

    地處改革開放前沿的上海是中國共産黨的誕生地,井岡山是中國革命的搖籃,延安是中國革命的聖地。中央決定把幹部學院建在這三個地方,意圖之一就是要充分利用當地獨特的革命歷史資源,對各級領導幹部進行革命傳統和基本國情教育。

    中央統戰部機關服務中心主任鄭鋼淼沒想到這次上井岡山會流淚。這位參加工作30年的局級幹部本以為自己內心很堅強了,可是在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當聽到井岡山幹部學院的教師講完張子清烈士重傷犧牲、妻女苦守幾十年的故事時,他的眼淚不由自主地落了下來。

    “我第一次聽到這麼感人的史實。”鄭鋼淼説,“當年是什麼支撐著先烈們進行如此艱苦卓絕的鬥爭?是為了陞官發財嗎?那時革命正處在最低谷,不要説陞官發財,連勝利的希望都很渺茫。他們的力量完全來自堅定的理想信念。在和平年代,領導幹部掌握著權力,享受著充裕的物質生活,可是一些人理想信念淡化,浮躁趨利之氣滋長。上了井岡山深切感受到,當年,靠這種理想和信念的力量我們奪取了政權,今天,更要靠理想和信念鞏固政權,實現黨的崇高使命。”

    現場教學是幹部學院培訓重頭戲。學員們很大一部分課程不是在教室裏聽的,而是來到重大事件發生的舊址,聽老師講述史實、點評真諦。這樣,靜止的、平面的歷史,就轉化為立體的、鮮活的形象,激發學員情感,啟發學員思考,增強教學的震撼力。

    不少學員以前也曾來參觀過,但聽到的都是浮光掠影的講解。而幹部學院的教授們在現場教學中挖掘出深刻的歷史內涵,他們的現場點評讓學員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動。

    在浦東幹部學院培訓的牡丹江市市長李耀新是上海籍,自幼在黨的一大會址附近長大,而這次在一大會址前重溫入黨誓詞,眼裏卻涌滿了淚水。他説,身臨其境地了解了黨從只有幾十人、歷經千難萬險、最終取得輝煌勝利的歷程之後,再想想自己工作中面對的種種難題,心中油然增長了一種力量。

    現場教學的另一個關鍵詞是“體驗”,幹部學院組織學員們以莊重肅穆的態度,在革命舊址前舉行一些儀式:向英烈們集體敬獻花圈,默哀,重溫入黨誓詞。

    井岡山幹部學院的學員有一門必修課是,穿上紅軍的服裝,重走近5公里長的“朱毛挑糧小道”。當他們汗流浹背地爬上黃洋界後,要整隊並齊聲朗誦毛澤東的《西江月·井岡山》:“……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辦公廳副主任聶海軍説:“當你全身心投入儀式中時,內心的情感可以得到昇華。”他回憶,當時周圍有不少遊人,一開始他們覺得新鮮,後來很多人不由自主地跟著學員們一起大聲朗誦。“那一刻,我並沒有覺得異樣,反而找到了一種神聖的歸屬感。”

    在延安幾個現場教學點上完課之後,中央交響樂團副團長魏軍説:“大家接受了一次靈魂的洗禮,撥動了心底一根久未觸動的弦。我們忽然發現,那種早年曾經熟悉的革命激情,如今回頭來看,竟是那麼的寶貴。在這裡,我找到了一種久違的崇高。”

    保持與人民血肉聯絡:“‘為人民服務’不是一句空話”

    延安幹部學院的很多學員對延安王家坪毛澤東舊居前一張照片記憶深刻,那是毛澤東與長子毛岸英的合影。1946年,毛岸英從蘇聯回國不久,毛澤東就送他到吳家棗園,跟著邊區勞動英雄吳滿有學做了一年的農活。

    圍站在這張照片前,延安幹部學院的劉煜教授給學員們點評説:“天下父母,沒有哪個不愛自己的兒女。‘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人同此心,情同此理。但是做父母的必須懂得‘玉不琢不成器’的道理。像毛澤東那樣,把子女送到工農一線去接受鍛鍊,對於今天的領導幹部來説,仍然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全國總工會研究室主任李濱生在現場教學中説,我們經常為革命先輩們與人民群眾保持血肉聯絡的生動史實所感染,從中領悟出,一個政黨,如果不能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就會失去生命力。他認為,胡錦濤總書記今年6月25日在中央黨校的重要講話中要求全黨同志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更加自覺地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更加自覺地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很有現實的針對性。

    “‘為人民服務’不是一句空話,”聶海軍説,“紅軍時期黨的群眾工作之細緻讓人驚嘆。‘三大紀律、六項注意’裏,甚至規定了‘不拿農民一個紅薯’,為老百姓還門板、捆鋪草這樣的細節。那是真正處處為百姓著想,百姓認定了紅軍是自己的隊伍,所以在革命最艱難的時候,不怕流血犧牲,堅定地跟黨走。”

    商務部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副會長倪如林説:“要把為人民服務落到實處,必須像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那樣,在血液深處有一種對勞動人民的深沉的愛,因為我們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體驗實事求是作風:“如果照抄,絕對抄不出新中國”

    三所幹部學院教學的另一大板塊是社會實踐。安排不同班次的學員深入農村、企業和社區,進行實地調研,讓學員們與百姓同吃、同勞動、拉家常,通過零距離接觸群眾,使他們真正貼近實際、貼近基層。在實地調研課中,學員們和群眾坐在一起吃飯聊天。群眾能和學員説實話,學員有什麼疑問,可以刨根問底。不少領導幹部説很久沒有這樣的經歷了。

    這種體驗式教學,是三所幹部學院培訓的又一大特色。培訓期間,把親身體驗與重溫經典結合起來,使學員們深化了對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的認識。

    “重讀毛澤東的《尋烏調查》,真讓我們汗顏。”一位學員説,“他調查得那麼細,光是市場上的商品就列了上百種,詳細寫了價格、品質和來源。對人群,也不是簡單勾勒收入狀況,而是細心體察他們的喜怒哀樂,生動地記錄其性格特點。那時他只要有時間就下基層調查,夾把雨傘,拿上包就走了。還堅持親自做記錄,不讓別人代替。現在有的領導幹部的調查都交給秘書和下屬去做,自己就是最後把一下關。以這樣的調查為依據來制定政策、作出決策,與實際脫節是難免的。”

    在延安楊家嶺黨的七大會場舊址內,主席臺前沿的石拱上寫著“在毛澤東的旗幟下勝利前進”。這幅標語引發了國務院研究室司長陳文玲的深思,她説:“為了找到這12個字,我們黨花了整整24年的時間,付出了沉重的代價。黨自1921年成立後,在探索中走過許多彎路,無數先烈付出了血的代價,直到1945年黨的七大,才正式確立了自己的指導思想,那就是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毛澤東思想。”

    一本《延安時期黨的領導人著作選讀》,是最受學員們歡迎的教材之一。學員們深有感觸地説,在延安十三年那樣艱苦的條件下,毛澤東同志寫出那麼多引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光輝篇章,不僅是由於他具有遠大的革命抱負,更由於他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如果毛主席也照抄人家的東西,絕對抄不出新中國。我們今天也只有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才能建設好新中國。

    提高執政能力:開闊視野 增長本領

    浦東幹部學院地處我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和改革開放前沿的上海。中央在這裡建設幹部學院,意在突出國際性、時代性、開放性的特點,培養學員的戰略思維能力,使他們樹立世界眼光,開拓現代化建設的視野,提高現代執政能力。

    除現場教學和社會實踐外,這裡課程設置的突出特色是現代經濟管理理論講座。來此授課的教師中不乏各個領域的頂級專家,有些是中央部委的主要領導。聽他們剖析國內外大勢,詳解國家政策,長期在地方工作的學員感到機會難得,不僅“解渴”,而且“管用”。

    上海浦東開發區的負責人講浦東規劃、開發的歷程,讓湖北黃石市代市長王建鳴印象深刻。他説:“以前只知道浦東發展如何迅猛,今天我們深入了解了浦東社區建設的做法,強化了和諧發展的理念,在浦東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的現場教學中,強化了清潔發展、節約發展的理念。浦東的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生動體現。”

    兩年前,馬明成到浦東幹部學院培訓時任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州長,他把在學院學到的突發事件應對策略全部“拷貝”到昌吉,在當地首次建立了新聞發言人制度,並親自對各部門領導進行培訓。

    “很有效果。”他説,“原來一齣點什麼事,這些領導就緊張,不敢回答媒體的提問。經過培訓,很多人遇到類似情況就從容多了。最關鍵的是他們明白了,突發事件並不可怕,‘躲’和‘捂’不是辦法,應當坦然面對,這樣才能正確引導輿論,以正視聽。”

    來自中央部委的一些學員感到,在三所幹部學院的培訓使他們加深了對國情的認知。外交部歐洲司副司長王紅堅説:“外交人員經常需要就國內的一些問題進行表態,這就要求我們了解這些問題的背景和政策考慮。來這裡培訓的很多人是地方黨政領導,通過課上課下的交流,我了解了不少基層的實際情況。”

    養成勤奮好學、學以致用的習慣:讓領導幹部再當一次學生

    三所幹部學院的教學設計力求突出“科學”二字,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形成整體效應。他們對課堂教學進行新的嘗試,改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採用研究式、啟髮式教學。每堂課都留下足夠的時間,供學員們提問、教師答疑,加強教學互動和雙向交流。

    給領導幹部上課並不容易,這是學院老師們的共同感受。浦東幹部學院科研部主任鄭金洲説:“來這裡培訓的領導幹部,可以説每個人都是一本厚重的書。他們本來就是在黨的教育下成長起來的,都有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都參加過各種類型的培訓,有的人本身就是專家。怎麼讓他們聽得進、有收穫,這本身就是個課題。”

    幹部學院的老師經常會碰到學員的“刁鑽”提問,老師答不上來的情況也並不罕見。但是王紅堅對此表示理解:“並不是老師講的所有觀點我都認同,但是聽課激發了我自己的思考。能達到這一點,培訓就有了效果。”

    為了使教學取得實效,延安幹部學院在每批學員開學時,都要求他們首先完成三個轉變:從領導身份向學員身份轉變,從工作狀態向學習狀態轉變,從家庭生活向集體生活轉變。

    井岡山幹部學院對學員實行準軍事化管理,按時作息,上課不準接打手機,外出參觀時要列隊出門,每人胸前還要繫上當年紅軍樣式的紅色標識帶。

    李耀新説,幹部學院有意讓這些領導幹部再實實在在地當一次“學生”,目的就是在學院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大家加強學習、改善學習的內在動力。(參與此稿采寫的記者有李柯勇、劉書云、季明、周偉、李亞傑)

 
 
 相關鏈結
· 喜迎十七大:黨的幹部監督工作在創新中不斷加強
· 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幹部人事制度改革穩步推進
· 5年來全國鄉(科)級以上幹部述職述廉500多萬人次
· 喜迎十七大:浙江各地幹部"走進矛盾"解上萬難題
· 中組部對加強和改進離退休幹部黨支部建設作部署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