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濟南10月12日電(記者王汝堂)今年汛期,黃河入海口門10多年來首次發生變動,北移2280多米。河務部門勘測發現,新的入海口門使黃河入海流程縮短了約5公里。
此前的黃河入海口門是1996年在清8斷面經過人工干預形成。據黃河河口管理局的專家介紹,自2004年開始,黃河清8以下入海河道就出現了汊流現象,歷經3年的演變,到今年汛期奪流入海。
由於今年汛期黃河來水量大,從6月份起在清8斷面以下左岸就出現一條比較大的汊流,隨著汛期黃河來水量的加大,汊流的過流量逐漸增大,最終奪流入海,原入海河道已全部淤死。
經過現場查勘分析,河務專家認為,這次入海口門變動主要是由於原口門淤積引發的。根據近年來實測資料分析,黃河清4斷面以上河道基本得到有效沖刷,而清4以下河道淤積較重,導致攔門沙加寬,堵塞河水入海;另一個原因是今年黃河來水比較大,利津站最大流量3910立方米每秒,是1997年以來的最大流量。
據了解,黃河入海的新口門地勢較低、流程短,入海口門改變後縮短入海流程約5公里。新的入海河道可能會發展成一條比較好的行水河道,原河道一般情況很難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