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嫦娥一號"衛星發射升空 太空探索引領人類進步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10月24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西昌10月24日電(記者 李宣良、白瑞雪)10月24日,隨著嫦娥一號衛星發射升空,流傳千古的“嫦娥奔月”的傳説,在西昌這座有著“月亮女兒的故鄉”之稱的地方開始變為現實。

    從萬戶飛天的夢想到載人航天的成功,從嫦娥奔月的傳説到繞月工程的實施……浩渺的太空似乎總有一隻手,牽引著人類探索的步伐。正是在一個個傳説變成現實的過程中,人類不斷延伸著自己的腳步。

    認識宇宙,認識自身——人文精神的永恒命題

    人類可以像猿猴般攀援,如魚兒般暢遊,為何不能像飛鳥那樣在空中自由翱翔?正如人類自古以來就對藍色的海洋充滿了崇拜一樣,從具有思維的那一天起,人類便對頭頂這片藍色的天空懷有無限的遐想。

    “有兩種偉大事物,我們越是經常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有增無減的讚嘆和敬畏——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我們頭上的燦爛星空。”哲學家康德的名言,道出了人類對無垠太空與生俱來的情愫。

    人類還處於蒙昧階段,就對遙遠的星空充滿好奇與探索的慾望。而月球這個離我們最近的星球,早就激發起了中國人探索的興趣。30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對月食進行了記載,在1500年前就進行過月食的預報。

    1609年,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首次用望遠鏡觀察天空,看到月球表面的高山、環形山和平原,人類從此告別了用肉眼觀測月球的歷史。

    “對神秘宇宙的體驗、感悟與探索,極大地豐富了人類的精神世界,成為人類文明、宗教、藝術和思想發展變革中的原發動力之一。”72歲的中國繞月探測工程月球應用科學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説。

    一部人類思想史,與天文學有關的學説佔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然而,與所有學科一樣,圍繞天文學的探索之路,卻始終是一條曲折之路,它需要人類認識的智庫,需要衝破傳統思想的藩籬。因此,當布魯諾因傳播“日心説”而被處死的時候,熊熊烈火中的他仍不停地高呼:“就在這一刻,地球還在轉動啊!”……人類對於宇宙、對於自身的認識又前進了一步。

    “認識宇宙,認識人類自身,一直是人類科學與人文精神的永恒命題。”歐陽自遠説。

    太空探索的每一點進步,都是一次艱辛的跨越

    50年前的10月,蘇聯將第一顆人造衛星送上太空。1961年4月,蘇聯空軍少校加加林成為第一個造訪太空的人。8年後的7月21日,當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留下人類第一個足印時,這位美國宇航員留下了一句載入人類史冊的名言:“這是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

    如同人類自身的歷史一樣,人類對於太空的探索,從來就不是一帆風順的。

    1971年6月,蘇聯3名宇航員在飛船氣壓閥失效時因為缺乏航天服的保護而死亡;1986年1月,美國“挑戰者號”航天飛機起飛後淩空爆炸,7名壯志未酬的宇航員,在萬眾矚目中獻身藍天;2003年2月,美國“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在它的第28次飛行返程途中突然解體,只差16分鐘就能踏上地球的7名宇航員全部犧牲。在人類迄今開展的123次月球探測中,成功率不到50%。

    但是,犧牲從來沒有阻擋人類探索太空的步伐。

    “人類的太空探索,不僅僅是為了圓一個古老的飛天之夢,更是人類對於自身生存疆域的拓展。”嫦娥一號衛星總指揮兼總設計師葉培建説。

    正如葉培建所説,空間技術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會引起生産力的深刻變革和人類社會的巨大進步。今天,飛速發展的空間技術正日益滲透于經濟和社會生活各個領域,成為推動現代生産力發展的最活躍因素。

    在葉培建將近40年的航天事業生涯中,參與研製的數十顆衛星同樣在我國經濟建設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有的在太空中對地球開展資源調查與監測,有的在監測氣象和局部環境的變化,有的在監測地震和森林火災等自然災害……

    沒有人知道太空有多遼闊,同樣沒有人知道太空探索我們能走多快多遠

    航天事業發展到今天,它的意義早已超越了科學探測。就如同面對大海,我們的心胸變得開闊一樣,面對無垠的太空,人類的視野得到極大拓展,對自身家園、自身命運的思考多了一份理性。

    現代航天事業的發端,原本源自於冷戰時期的美蘇爭霸。但如今,美俄兩國攜手共建國際太空站,在太空領域正在進行著日益緊密合作。人類攀登科技高峰的文明成果,就像永恒的星光,映襯出了大國爭霸的淺薄。  今天,航天領域的合作正在世界範圍內展開。來自日本、德國、意大利等國的航天專家,出現在了中國嫦娥一號衛星發射場的觀禮臺上。在不遠的將來,從嫦娥一號衛星上傳來的數據,將被全世界的科學家共享。

    寂寞嫦娥舒廣袖,傳説中的嫦娥也許在廣寒宮中寂寞一生。但嫦娥一號衛星並不孤單——就在她奔向月球的時候,行走在太空中的各類飛行器達上千顆。

    美國科學家1977年發射的“旅行者”1號探測器目前已經飛行到距離太陽150億公里的地方。根據傳回的數據分析,它正在脫離太陽系,真正進入銀河系的空間,成為人類發射的跑得最遠的航天器。

    繞月探測工程總指揮欒恩傑説:“太空探索,沒有人知道我們能走多遠,能走多快。”

    很多年之前,英國探險家喬治·馬洛裏——他後來死於攀登珠穆朗瑪峰的途中——被人們問及為什麼要攀登珠穆朗瑪峰時,他的回答意味深長:“因為山就在那兒。”

    珠峰就在那兒,太空就在那兒,月球和其他行星就在那兒,人類獲得知識與進步的希望就在那兒。

    ——這,也許就是中國開始“嫦娥奔月”的終極目的之所在。

 
 
 相關鏈結
· 新華時評:“嫦娥”繞月標誌中國航天探索新起點
· 搭載我國首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的長三甲火箭發射
· 訪探月工程總指揮欒恩傑:要有探索的大無畏精神
· 中國將在世界上首次利用微波遙感手段探測月球
· 我國首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3個關鍵設備引人關注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