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讓百姓高高興興過寒冬
新華社北京11月19日電(記者殷麗娟)面對供熱原料天然氣、原油和煤炭價格一漲再漲,今冬北京居民取暖費不漲價,成本增加部分由政府買單。當家住中關村上地東裏居民小區的姚女士得知這一消息時,高興地説:“這真正體現讓改革成果惠及百姓,老百姓可以高高興興過寒冬了。”
11月15日,一名工作人員在中央電視塔上通過望遠鏡觀測北京正式供暖第一天大氣狀況。當天是北京正式供暖第一天,北京環保部門組織人員來到中央電視塔開始查看燃煤鍋爐煙塵排放情況。雖然各個供暖鍋爐已全負荷運行,但沒有看到煙囪冒出黑煙。新華社發
截至2006年底,北京市的供熱面積達5.2億平方米。冬季供熱關係到千家萬戶,為保障北京市民冬季正常採暖,北京市採取了種種措施,落實了今冬北京市燃氣供熱28億立方米的用氣計劃和840萬平方米燃油鍋爐供熱用油。北京市、區兩級政府供熱應急煤炭50余萬噸的儲備計劃也已基本落實。北京市燃煤鍋爐供熱用煤已完成60%的儲備任務。
為解決因為低溫而影響居民正常生活的問題,北京市把今冬供熱當做解決民生的大事來抓,完善了市、區兩級供熱指揮體系和市、區、街(鄉)三級管理網絡,形成三級聯動協調的機制。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各區縣充分發揮街道、鄉鎮的作用,保證居民室內溫度最低不低於16攝氏度。
為應對供熱引起的突發事件,北京市、區以及各供熱單位已制定冬季供熱的各項方案及應急預案,組建了27支應急搶修搶險隊伍,從11月7日進入24小時備勤狀態,確保突發事件發生後,能以最快的速度到達現場,將事故造成的停熱面積控制在最小範圍內。北京市供熱服務熱線11月7日向社會開通,隨時聆聽百姓關於供暖的呼聲。
今冬北京繼續落實“低保高控”原則,對機關、商場等大型公建供暖嚴格控制室溫不超標,實行夜間、公休日降溫運行,以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
為保證北京居民度過一個溫暖的冬季,北京市對供熱管網及設備進行了22154項更新改造,提前消除了供熱安全隱患。
大連:百名供暖專幹上崗
新華社大連11月19日電(記者閆平)隨著大連今冬明春供暖正式開始,大連百餘名供暖專幹也正式上崗。
據了解,供暖專幹多數是由街道的安全專幹在供暖期內來兼任。幾天來,全市已經有上百名區、街道、社區的供暖專幹完成了專業培訓,從而建立起大連市供暖管理社區街道、區供熱辦、市供熱辦的三級管理網絡,可以做到隨時掌握供暖單位存煤、人員、供熱等各種情況。于代成是西崗區日新街道的供暖專幹。他説,供暖專幹的任務主要是針對居民家中的溫度和供熱站點的供暖情況,保證監督,把百姓供暖的問題及時解決在矛盾的萌芽狀態。
針對近年發現的部分供熱企業沒有嚴格執行連續供熱規定、縮短供熱時間以獲取不當利益的問題,今年大連市供熱辦已下發文件要求,供熱開始後,各供熱單位要按用戶比例設置固定測溫點,相關測溫記錄將作為供熱企業市場準入及信譽等級評定的重要依據。據悉,大連市供熱辦從15日開始,對供熱站點的連續供熱情況進行監管,同時按供暖面積比例,在住戶家裏設測溫點,每一個測溫點都將按照遠中近、上中下來設置,以此確保連續供熱的實施。
另外,大連市熱電集團還表示,如果因供熱單位責任造成用戶室溫不合格,供熱單位按規定進行退費。居室溫度在18攝氏度以下,16攝氏度(含16攝氏度)以上,按不合格天數收費額的20%退費;居室溫度在14攝氏度(含14攝氏度)至16攝氏度,按不合格天數收費額的50%退費;居室溫度低於14攝氏度,按不合格天數全額退費。
供暖行業:計量不科學 節能難推行
新華社瀋陽11月19日電(記者王炳坤)“用水看水錶、用電看電表,用熱是不是也應該這樣計費呢?”近年一路走高的熱費價格,讓越來越多用熱戶對計費方式提出質疑。
記者日前採訪發現,現行按面積計費的模式已成為熱商品化的最大“瓶頸”,隨之也帶來節能供熱推行困難。
每年進入供暖季,瀋陽市民李紅心中總有一個“結”:而今電費、水費、熱費價格隔幾年就漲一次,用水、用電自己還能節省點,而用熱卻怎麼也節省不了。“就我家而言,有時白天人走屋空,但暖氣卻照常供;有時供得太熱,還得開窗散熱。”李紅説,我們一面交著高額的暖氣費,一面又在承受著巨大浪費,真是頗感矛盾。
遼寧省建設廳住宅與房地産處副處長葉天泉説,由於目前供熱是按照面積收費,不能體現出“用多少熱、交多少費”的商品屬性,用多用少都交一樣的錢,這就調動不了用戶節約用熱的積極性。世界銀行中國熱價和收費改革研究項目專家姜潤宇則表示,按面積收費既不利於提高供熱效率,又不利於落實節能減排,實為“大鍋飯”式供熱。
為了減少浪費,降低成本,不少企業紛紛採取辦法。去年冬天,瀋陽市供熱系統推出一種名為“看天燒煤”的供暖方式,即考慮到外界氣溫對室溫的影響,氣溫高的時候少燒煤,氣溫低的時候多燒煤,以此在居民室溫達標的前提下,節約燒煤成本。今冬,瀋陽不少供熱企業又推出“保低限高”的供熱辦法。即在每個換熱站都設置了測溫系統,新系統保證用戶室溫以18℃為基準,上下2℃波動,最低不低於政府規定的16℃,最高不超過20℃。遼寧省城鎮供熱協會秘書長于洪説,這幾年隨著成本漲價,供熱企業能採取的節能降耗辦法基本都用上了,接下來的很大一塊節能空間,就靠調動用戶的積極性了。
那麼怎樣才能調動用戶積極性呢?業內專家一致表示,就是要推行按熱量計費的供熱收費模式。中國城鎮供熱協會技術委員會主任助理湯崚介紹,按用量計費即業內所説的“熱計量”,這種模式下,分戶供暖的住戶家中需要安裝一個熱表,居民每個月用了多少大卡的熱量,通過熱表就能夠反映出來。與熱表相配套,家中每個房間的暖氣片上,也都安裝控溫閥,居民可以根據需要自主控制室溫的高低,以此調節用熱量的多少。
別小看這簡單的一“表”一“閥”,對於引導用戶節約用熱有著很好的效果。據中國城鎮供熱協會數據,在“熱計量”試點搞得最好的天津市,去年安裝熱表用戶中的70%實現了節省熱費,最高的節費比例達到40%。湯崚説,形成一套科學、合理的計量方式,是熱真正成為商品的關鍵一步,全面推行“熱計量”機制,必將成為深化供熱改革中不可回避的一環。
“不入住也繳費”:高房屋空置率引發供暖新矛盾
新華社瀋陽11月19日電(記者王炳坤、陳光明)“不用熱也得繳費”。入冬以來,這個看似無理的收費要求正在不少住宅新區接連上演。記者日前採訪發現,“無理”要求的背後,卻是房屋高空置率引發的熱費虧空。
今年剛買下鞍山市鐵西區一處新房的李霞女士最近頗為煩惱。由於她不打算入住,今冬新房2000多元的暖氣費自然也不願交。然而開發商卻另有説法:即使不入住也要繳費,否則不向房主交房。
記者在遼寧省鞍山、撫順、本溪等市的供熱管理部門看到,類似投訴不在少數。有的開發商要求不論房主是否入住,都必須將新房竣工後頭兩年的暖氣費一次性繳清。有的甚至在與房主簽訂購房合同時,就將這些“不合理”條款悄然列入。而投訴的房主多數表示,如今實行分戶供暖,目的就是為了讓用戶自由用熱、自主繳費,開發商“不用熱也繳費”的要求簡直就是強買強賣。
然而面對用戶投訴,開發商也有苦衷。新小區入住率不高,收費低,而由空置房屋帶來的熱量損耗卻相當驚人。正因為如此,很多供熱公司在向新建小區供暖時,都會與開發商簽訂協議,約定小區房屋開栓率達到一定比例(一般為70%)後,才予接入。“我們小區向供暖公司交了70%的錢,而實際入住的房屋還不到30%,中間的虧空怎麼補?”撫順一位開發商説,這才有了向不入住房主收費的辦法。
對此,人們有著不同看法。遼寧鋼城正大律師事務所律師徐志説,根據現有法律,用戶只有在用熱的情況下才繳費,而開發商既然建起小區,就應該考慮到房屋空置率較高的風險,並且承擔由此帶來的額外成本,而不應將這一負擔轉嫁給購房者。而鞍山市北美新熱電環保有限公司經營部經理張紹永卻認為,本著誰所有誰負責的原則,如果房屋尚未賣出,這部分成本應該由開發商承擔,如果已經賣出,則該由房主繳費。實際上,空置房也會吸收一部分鄰近房屋的熱量,而這些熱量對於保證室內管網不被凍壞也很重要,因此有必要對空置房收取一定的熱費。
遼寧省城鎮供熱協會秘書長于洪表示,針對房屋高空置率帶來供暖收費等問題,國家有必要出臺政策加以規範。他説,這幾年房地産投資熱,很多人買房子不是為了居住,而是等漲價後再轉手,結果不少房屋空置。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空置房屋的保有費用太低,房主不用繳納供暖費、煤氣費、水電費甚至物業費等,“炒房”的代價很小。“對此,國家應該像即將出臺‘物業稅’一樣,出臺政策允許向空置房徵收暖氣費、物業費等。”于洪説,這既有利於遏制“炒房”行為,也能補貼供暖等公用事業的損耗成本。
“熱計量”為何遭遇推廣難?
新華社瀋陽11月19日電(記者 王炳坤)安上熱量表,裝上控溫閥,用戶根據需要的室溫來調節暖氣用量,一個採暖季下來按照用熱量的多少來繳納熱費。記者日前從中國城鎮供熱協會獲悉,推行“熱計量”機制已成為未來我國深化供熱體制改革的關鍵點。
但是由於一次性投資大,配套政策不完備等原因,“熱計量”機制推廣起來還面臨重重困難。丹麥丹佛斯集團是一家熱表、控溫伐等“熱計量”設備的製造企業,它在中國的銷售經理郭新川日前告訴記者,“熱計量”在國內推廣起來並非一帆風順。難點之一,首先是設備改造的前期投入。“安裝‘熱計量’設備每平方米需要多花費15-20元,比如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屋,就得多花1500-2000元。”郭新川説,如果安裝之後用得上,兩三年就能從熱費中節省出來。
位於瀋陽市渾南新區的塞納家園小區,是瀋陽唯一的“熱計量”試點項目,但是熱表安裝將近4年了,“熱計量”一直沒有運行起來。為此小區負責人王文春道出了背後的原因。首先,供熱公司的積極性調動不起來。實行“熱計量”必然會激發用戶節約用熱的積極性,用熱少了,熱費自然減少。但是由於供熱企業管理粗放,其成本並不會因為居民少用熱而同比例降低。這樣一來,供熱企業就暫時感覺不到“熱計量”的好處。其次,部分住戶的積極性也調動不起來。目前瀋陽居民的熱費還沒有完全從“暗補”變成“明補”。很多居民花多少熱費,都在單位實報實銷,他們辛辛苦苦節省下來的熱費並不能歸己所有,這部分人自然也就沒有了節約的動力。
而在世界銀行中國熱價和收費改革研究項目專家姜潤宇看來,推行“熱計量”最大的難點就在於“兩部制”熱價難以推行。姜潤宇説,實行“熱計量”後,保溫效果不好的房屋可能用熱量大增,加重這部分家庭的負擔;同時由於熱具有傳導性,一個住戶停止用熱後,其鄰居為了保證原有室溫,用熱量也會大為增加。因此有必要推出“兩部制”熱價,來解決單純的“熱計量”模式在用戶之間造成的新的不公平。
所謂“兩部制”,即熱價由基礎熱價和供熱熱價構成,基礎熱價反映固定資産折舊和熱傳導損失,即使用戶停熱,也應該繳納這筆費用;供熱熱價反映供熱所消耗的煤炭、水和人工費等變量成本,按照用戶用熱量的多少來收取。姜潤宇説,“兩部制”推行後,各種成本將得到更加科學的分攤,但是這也帶來“不用熱也要繳費”的奇怪局面出現,可能消費者接受起來還有一個過程。
“不熱退費”為何屢屢落空
新華社瀋陽11月19日電(記者王炳坤、郎秋紅)冬季來臨,有關供暖的糾紛隨著天氣變冷而不斷升溫。記者日前採訪發現,針對一些城市都出臺“不熱退費”的維權規定,很多供暖企業在處理糾紛時卻並不認賬,由於測溫難、計費難等原因,“不熱退費”在實踐中屢屢落空。
吉林省長春市是較早提出“不熱退費”的城市之一。去年8月,長春市物價局和房地産管理局就聯合下發通知,規定供暖期內用戶室溫如果不達標,可要求供暖企業按天退賠。但是新規實行不久,很多居民才知道退費並不簡單。
由於退費的前提是測溫,而室溫是否達標首先要由供熱單位派員測量,往往是居民一個投訴電話打過去,測溫員要麼不來,要麼偏偏選擇燒得好時來,總之測出的溫度總比老百姓自己測的高。對此長春市供熱辦主任鄭海義也承認,讓供熱公司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很難確保公平。一些供熱公司想方設法通過測溫把毛病賴過去,結果投訴多退賠少。統計顯示,今冬以來長春市的退賠率不足10%,而去年更少,接到數千個不熱投訴,退賠的也只有寥寥幾個。
遇上類似問題的還有遼寧省大連市。大連市供熱辦自2005年出臺“不熱退費”的規定以來,今年為了確保測溫中立,又在各區供熱辦抽調了10多名工作人員負責測溫,但還是遭遇了人少事多的尷尬。供熱辦工作人員介紹,由於退賠標準定為“測一天溫,退一天的錢”,很多用戶幾乎天天打電話要求測溫,工作人員常常忙不過來。
為了保證測溫科學,大連市還出臺很多“細節”要求,如測溫必須在工作人員進入室內關好門窗半小時後進行,測溫計須經省質檢局檢驗合格,測溫時溫度計要離暖氣片1.5米以外等。
瀋陽市供熱辦副主任侯冰介紹,由於導致室溫不達標的原因多樣,因此瀋陽市在執行“退費”政策時更加注重區別對待。比如居住在頂樓或鄰近冷山的房屋,一般保溫條件相對較差,如果用戶隔壁有停暖的,也會影響室溫。另外,瀋陽市還有相當一部分房屋由於室內供暖系統老化,造成供暖效果差。因此碰到這些問題時,供熱辦會一方面協調供熱企業為住戶增加暖氣片,一方面也要求住戶做好房屋的保溫工作,而不是簡單退賠。
遼寧省建設廳住宅與房地産處副處長葉天泉説,“不熱退費”之所以難退,表明供熱合同以及相關規定還不夠細緻,現實中難以操作。同時加快供熱體制改革,改變現有按面積收費的交易方式,實現居民用多少熱,付多少費的計費新方式,才有望從根本上讓“不熱退費”問題得以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