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接農戶和市場的橋梁
前不久,商務部收到一封來自安徽碭山果農李天民的來信。信中説:今秋,根據新農村商網“對接會”提供的市場信息,我們的碭山梨賣到了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徹底由去年的“滯銷”變“暢銷”,價格也由去年的0.5元/公斤賣到0.8元/公斤,好的梨還超過了1元/公斤。“‘對接會’,成為連接我們農戶和市場的橋梁。”
李天民所説的“對接會”,也就是“農産品網上購銷對接會”,是商務部新農村商網專門為幫助農民解決農産品“賣難”而組織的。它以網絡為依託,把各地的供、求信息發佈在網上,通過網站對接員的主動聯絡,把“賣方”信息提供給“買方”,幫助農戶有針對性地把農産品賣向市場。
商務部副部長廖曉淇説,截至目前,商務部已經舉辦了4次農副産品網上購銷對接會,共促成農副産品成交62.72億元。
緩解流通不暢
當前,隨著農副産品産量大幅提高,對市場信息的需求更加迫切。而農産品流通體系不健全,市場信息不暢通,成為擴大內需的一大瓶頸。
廖曉淇説,商務部舉辦“農産品網上購銷對接會”,其實際效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為部分農民解決了農産品“賣難”,提高了農産品流通效率,增加了農民收入。二是促進了訂單農業發展,提高了農産品流通的有序性、組織性。每次對接會,都會促成不少訂單,使一些優質農産品發展了規模生産。三是提高了農民的品牌意識。
“為了杜絕虛假信息給農民造成損失,商務部對所有上報的信息,都要由當地商務部門層層核實後才能對外發佈。”廖曉淇説,今秋“對接會”期間,在對接員的幫助下,海南萬寧的菠蘿蜜價格,賣到了1.5元/斤,僅此一項,當地農民就能每畝增收2000多元。
農村信息化服務大有可為
廖曉淇認為,相對於城市而言,農村信息化水平要低得多,農村的網民只有城市的1/26,農村所擁有的計算機數、掌握上網能力的人數都很少。政府有關部門要多做些推動工作,多為他們提供一些便利。
為及時反映市場動態,商務部實施了農村商務信息服務工程,建設了城鄉市場和農村市場兩大監測系統。目前,城鄉市場監測系統已經涵蓋了16000家企業;農村市場監測系統覆蓋到了500多個縣的各類農産品價格。
廖曉淇希望,商務部的這些努力,能對農村信息化建設起到示範與推動作用。事實上,目前在一些地方,農村信息化服務已經有了很大改觀。實踐證明,只要對農民加以培訓引導,完全可以熟練地使用網絡,農村信息化服務大有可為。 (記者 杜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