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各界表示要深入學習胡錦濤總書記在繞月探測工程慶祝大會
上講話精神,團結協作、愛國奉獻,努力建設現代化國家
新華社北京12月14日電 胡錦濤總書記在繞月探測工程慶祝大會上的講話在社會各界引起積極反響。他們紛紛表示要深入學習和貫徹這一講話精神,團結協作、愛國奉獻,努力建設現代化國家。
記者李江濤北京報道: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專業大四學生劉慕利説:“從‘嫦娥一號’的升空,我更體會到團隊協作的重要意義。一項浩大的工程單靠一個人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需要一個團隊共同努力奮鬥,互相配合、協作,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才能獲得成功。以後不管是在學習、工作還是生活中,我都將提醒自己注重團隊協作,培養自己的團隊協作意識。如果全社會都重視團隊協作、全民實踐團隊協作,那麼必將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北航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學院教師馬銳表示,探月工程是千千萬萬科技工作者集體智慧和力量的結晶,體現了中國航天人團結協作、攻關奉獻的精神。我們一定要把這一精神內涵融入到日常教學當中,培養一批又一批思想過硬,能吃苦、能戰鬥、能攻關、能奉獻的業界人才。
記者周潤健天津報道:聽了胡錦濤總書記關於我國首次探月成功的講話,天津市反邪教協會副秘書長趙洪韻表示,探月工程的成功是合作的成功,面對如此浩繁複雜的偉大工程,方方面面各個環節必須密切協作,半點失誤將導致功虧一簣。他説,眾多航天工作者所表現出來的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讓人感動和佩服,充分體現了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和無私奉獻精神。
記者肖思思廣州報道:“嫦娥一號”繞月探測成功在廣東省社會各界引起了積極的反響。
廣東省科技廳副廳長雷朝滋説:“‘嫦娥一號’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在於科技工作瞄準了具體的目標,集成了各方面的研發力量進行聯合攻關。此次探月的成功可以説是多方面、跨學科、跨地域、跨系統合作的成果,這得益於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今後,我們要按照十七大的要求,像組織‘嫦娥一號’繞月探測工程一樣,鼓勵科技人員瞄準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防建設等方面的具體目標,集成産、學、研各方的優勢,加強協作,爭取取得更多的對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防建設有重大影響的標誌性成果。”
記者廖君武漢報道: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黨委書記徐敦楷全程收看了慶祝大會的網絡實時報道。他表示,在今後的教學和科研活動中,要將團結協作、吃苦奉獻這一精神貫穿其中,充分發揮哲學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相互支撐作用,促進科技創新與發展,為自主創新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動力。
記者許雪毅福州報道: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陳玲説:“探月工程是千千萬萬科技工作者團結協作的結晶,看到‘嫦娥一號’升空,我們對工作也感到信心百倍。目前,該所幾個課題組正在通力協作進行熱電材料的基礎研究。熱電材料是利用溫差發電的關鍵材料,月球上一個晚上相當於14個地球日,熱電材料可以派上用場。我們的研究如果有突破性進展,就可以在將來的探月工程中得到運用,為國家的這項事業作貢獻。如果説探月工程是一張地圖的話,我們研究的熱電材料就是地圖上的一個點。探月工程匯集了千千萬萬人的智慧,現在我們的國力能夠涉足太空,這是我們實力的表現,是我們這麼多年這麼多代人付出的結果,對每個人做好本職工作,努力建設現代化國家都是一種激勵和鼓舞。”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劉波曾經留德12年。他説:“探月工程給海外華人以很大的鼓舞,也讓外國人對我們刮目相看。一些德國科學家特地把報道中國科技進步的文章寄給我看。探月工程是個系統工程,沒有大家的長期協作、沒有大家的奉獻精神,是沒辦法攻克下來的。我國科學家這種團結戰鬥的精神連國外的研究人員都深為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