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17日電(記者 南辰、葉輝)2007年,10道嚴峻的考題接連擺在我國汽車社會面前。在近些年轎車大規模進入家庭效應的拉動下,一個由私車為主體聚合而成的汽車社會雛形已顯現。伴隨著越來越多老百姓家庭轎車夢的實現,能源、土地、環境、交通等一系列制約汽車發展的因素開始從宏觀層面凸顯出來,綜合考驗著我們的汽車社會。
油價下調考驗汽車社會節能意識
2007年初,留給人們印象最深的考題當屬油價下調。國家發展改革委決定,自1月14日起,將汽油價格每噸降低220元。市場上各種標號的汽油零售價平均每升降價0.2元左右。這是自2005年初國內成品油價格連續7次價格上調以後的第一次降價,其意義在於證明了油價與國際接軌確實是“雙向”的。然而現在看,油價下調對汽車社會的最大考驗是一種暫時的“假象”引起的節能意識麻痹,因為之後國際油價全年衝高的走勢令人驚訝,甚至有每桶“破百”(美元)的勢頭。這足以證明,我們已經進入了“高油價時代”,節能必須成為汽車社會的永恒主題。
8%下浮政策考驗壟斷企業社會責任
除了發展改革委對油價的調控,今年2月10日,中化道達爾燃油有限公司在北京的兩家加油站,曾在限定的時間內將每升汽油的價格下調0.5元,結果前來加油的私家車一度造成交通堵塞。這揭開了一項被塵封多年的油價政策:售零商可以在國家公佈的中準價基礎上,上下浮動8%,這項被塵封的政策成為考驗石油企業社會責任的考題。在今年“兩會”上,不少代表委員針對私家車排隊加便宜油的現象發表了感慨,指出如果不消除壟斷,再多的惠民政策都無法使群眾得到好處。隨後,在3月上旬,中石油北京分公司旗下的近百座加油站啟動了為期一個月的汽、柴油讓利活動,每升最大優惠幅度達0.2元。
300萬輛機動車考驗北京城市交通管理
今年5月26日,北京市機動車突破300萬輛。作為中國私家車第一城,300萬輛的節點具有特殊的心理意義,是考驗北京交通和汽車社會的一道考題。用汽車社會的視角進行解讀,考驗大於成就,挑戰大於樂觀。因為北京市300萬輛機動車的背後其實有一連串“隱藏”的數字,包括每年需要“喝”下多少噸燃料,停放和修建道路需要多少平方米土地,每年排放多少污染物等。未來,北京市機動車達到400萬輛的時間可能比從200萬輛到300萬輛的時間更短。如何未雨綢繆成為擺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嚴峻考題。
國Ⅲ號排放標準按期實施考驗國內燃油品質
7月1日,相當於歐洲Ⅲ號標準的國家機動車污染物排放標準第三階段限值開始在全國範圍內實施,這標誌著我國汽車污染排放控制進入新階段。而在此標準實施前,有官員表示,由於石化企業難以在全國範圍提供國Ⅲ號標準的燃油,應當推遲實施國Ⅲ號排放標準。油、車標準不匹配再次成為考驗汽車社會的難題。石化企業面對考題,應當加快燃油品質與國際接軌的步伐,不能僅僅把逐利的目光盯在價格與國際接軌上。
交通事故快速處理考驗汽車社會綜合素質
今年7月,北京市開始實施《機動車交通事故快速處理辦法》,這是一道綜合考驗汽車社會快速反應能力的考題。從汽車發達國家的經驗看,機動車輕微交通事故快速處理勢在必行,而且要走過很長一段時間的磨合期。在磨合期內,駕駛員、保險公司等各方無疑都需要重新適應。快速處理辦法的核心精神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在和諧、誠信與互助的氛圍中盡最大可能保障公共利益。如果不盡最大可能減少輕微事故造成的擁堵,每年的經濟損失和時間損失是相當驚人的。
發展改革委公佈燃油消耗量考驗汽車産品節能特性
今年7月底,發展改革委在其網站上公佈了第二批乘用車的燃料消耗量。這是一道能源現狀和汽車主管部門出給生産企業的考題。其中,不符合標準的有55家生産企業的444個車型,這些車型自發佈公告之日起不得再進行生産。此前,發展改革委有關人士曾介紹,汽車燃料經濟性不僅是産品主要的技術性能,也是世界各國政府對汽車産品實施管理的重點領域。汽車油耗的公示制度是汽車燃料經濟性管理的重要內容,通過政府向社會公佈客觀規範的數據信息,便於消費者選擇更節能的産品,從而促進企業的節能産品開發和技術進步。可以預見,面對越來越嚴峻的能源形勢,政府有關部門的調控之手會越來越嚴厲,越來越有針對性。
單雙號限行和“無車日”考驗汽車社會“自控”能力
與10多年前的單雙號限行主要是為了降低交通流量不同,北京市8月17日至20日實行單雙號行駛臨時交通管制措施是為奧運會期間的空氣質量保障積累經驗。“車不堵了,空氣好了”是百姓看得見的變化。這次限行不僅為空氣“測試”提供了數據支撐,在客觀效果上也起到了全面“測試”整個汽車社會的作用。之後,首屆中國城市公共交通周活動9月16日正式啟動。不過“無車日”理念的延伸不能僅僅局限于一些活動,還需要在日常的城市管理思路上得到體現,更需要深入每個汽車社會分子的思維方式。從根本上延伸“無車日”理念,還需要政府部門儘快拿出大家看得見的轉變,對車主的選擇作出強有力的引導。
道路交通法第七十六條修改考驗汽車社會和諧立法
全國人大常委會10月24日開始審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修正案草案,對現行法律第七十六條第一款第二項的規定進行了修改。修正案草案在維持過錯推定原則的同時,進一步明確了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有過錯情形下機動車一方承擔賠償責任的比例。修正案草案的有關內容一經報道,立即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之後,在交強險“改版”的過程中,網民和消費者要求取消交強險車輛之間事故無責賠付的訴求,再次將焦點對準第七十六條。
“高油價時代”考驗我國汽車社會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自11月1日零時起將汽油、柴油和航空燃油價格每噸各提高500元。在北京,經濟型家庭轎車普遍使用的93號汽油的價格重新提高到5元以上,達到每升5.34元。由於國際油價一直居高不下,業內對國內油價這次上漲有一定的心理準備。倒是此次油價上漲之前,部分地區出現的柴油短缺現象,凸顯了進行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的緊迫性,以及石油壟斷企業必須以社會責任為重。而國際油價向每桶100美元高位衝擊的勢頭,也不能不讓人擔憂燃油稅“擇機出臺”的“時機”到底在國際油價的何種價位。“高油價時代”引發的一系列問題正考驗著我國汽車社會,使得我國從步入汽車社會門檻開始就伴隨著沉重的能源之痛。
養車成本上升趨勢考驗有車一族心理承受能力
保監會11月30日向社會公佈了交強險第一個業務年度的專題財務報告,並初步決定將交強險責任限額由現行6萬元提高至12萬元,同時,交強險基礎費率按車型不同將有不同幅度的下調,如普通家庭用車保費擬由現行的1050元下調至950元,降幅9.5%。這是今年為數不多的養車費用降低的消息。此前,車船使用稅大幅上漲。還有媒體報道,相關部門正在研究制定徵收污染産品稅和排放稅的有關政策。另外,上海這樣的大城市未來會不會對私家車收擁堵費也成為年底各界關注的敏感話題。從長遠看,人們養一輛車的成本只會增加不會減少,這是由國情決定的。但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級政府部門伸出的“政策之手”不光要考慮宏觀層面的效果,還要關注現階段個體用車者的細微感受和心理承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