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新華時評:讓更多群眾受益才是真正的"民生工程"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12月17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蘭州12月17日電(記者 王艷明)甘肅省衛生廳日前公佈了全省濟困病床運行情況。作為甘肅省2007年為群眾辦的“12件實事”之一,當地媒體對這一“民生工程”進行了積極評價,但許多人同時注意到,群眾要從中受益並非易事。

    根據甘肅省衛生廳公佈的數據,過去近一年時間,甘肅省省屬8家醫院設置的422張濟困病床共收治患者1250名,減免費用800余萬。每張病床平均收治不足3名患者,對一個困難群眾較多的經濟欠發達省來説,利用率顯然偏低。

    濟困病床是甘肅省為緩解城市低收入人群和農村特困人群就醫困難,于2006年12月1日實施的一項政府濟困工程。按照規定,各醫院的濟困病床不得少於核定床位數的10%,因收治濟困對象所增加的成本及減少的收入,由各級財政預算從新增的醫院床位補貼經費中補償。

    從設置目的看,這一工程確實是一項“民生工程”,但從運行情況看,一直存在利用率偏低現象。究其原因,不是病人太少,而是“符合條件”的病人太少,是制度門檻擋住了許多渴望得到資助的貧困患者。

    按照甘肅省濟困病床實施辦法,只有患有惡性腫瘤等重症疾病的患者,且符合濟困條件,才可享受減免住院費用的待遇,而且特殊診療範圍只包括心臟直視手術、心臟介入手術等幾個方面。許多醫院反映,不是他們不願收治濟困患者,而是收治的患者中符合條件的太少。

    濟困病床不能使更多困難患者受益,“民生工程”就打了折扣。在社會一片質疑聲中,甘肅省不久前開始降低濟困病床“門檻”,調整減免額度,並派出巡視組對包括濟困病床在內的“12件實事”進行巡視,督促“民生工程”落實。

    近年來,許多地方都在搞“民生工程”,但一些工程注重形式,而不對具體的政策和措施進行完善,人為設限和建立制度門檻,將許多渴望受益的人擋在了門外,值得反思。

    時下又到歲末年終,不少地方開始對當年實施的“民生工程”進行盤點,並安排來年的“民生工程”。但願各地能將受益範圍和受益程度作為衡量“民生工程”的質量指標,而不是只注重“民生工程”這個概念。只有真正惠民,“民生工程”才能在更多群眾受益和叫好聲中,變成“民心工程”。

 
 
 相關鏈結
· 新華時評:讓“紅頭文件”合理、合法、合實際
· 新華時評:自主創新戰略讓中華民族飛得更高更遠
· 新華時評:數據質量是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的生命
· 新華時評:破除“行政壁壘” 發展區域經濟
· 新華時評:物價上漲對困難群眾的關心也應"上漲"
· 新華時評:法定節假日調整激發中華民族文化自信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