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情-幸福?煩惱?門票銷售考驗奧運組織者管理智慧
新華社北京12月20日電(記者高鵬、鄒大鵬)對於奧運會的組織者而言,擁有公眾的熱情參與無疑是一種幸福,但有時也會由此産生幸福的煩惱。在被稱為北京奧運會籌辦工作“決戰之年”的2007年,票務部門就遭遇了這樣幸福的煩惱。面對國人高漲的購票熱情,如何科學合理地銷售、分配奧運門票,考驗著北京奧運會組織者們的智慧。
北京奧運會可售門票共700余萬張,其中約75%面向境內公眾發售。儘管這一數字高於近幾屆奧運會,但由於中國人口眾多,加之北京奧運會門票整體價格較低,門票銷售出現“僧多粥少”、一票難求的局面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今年4月15日,隨著北京奧組委面向境內公眾正式啟動第一階段門票預售工作,國人積澱已久的奧運激情終於找到釋放的出口。在預售啟動後的48小時內,僅奧運官方票務網站訪問量就超過了1800萬人次,有85000多人通過這裡提交了門票訂單。至6月底第一階段預售結束,共有超過72萬張訂單通過各種預訂渠道提交,申購門票總數超過518萬張。結果,在第一階段可售的220萬張門票中,有72.4%的門票不得不通過抽籤的方式確定歸屬。最終,開幕式門票的中簽比例僅為1/21,閉幕式門票中簽比例為1/7。籃球、跳水、乒乓球、足球和體操等項目的門票搶購也十分激烈。
這樣的結果讓參與過雅典奧運會門票銷售工作的歌華特瑪捷公司票務經理柯特·羅根也有些吃驚。“在這麼早的階段就有這麼多人訂購奧運門票,這種情況真的是前所未有。”他説,中國人對奧運會的熱情之高可見一斑。
然而,組織者的“煩惱”亦隨之而來。
10月30日,第二階段奧運門票預售啟動。儘管在此之前,北京奧組委已對票務系統做過多次壓力測試,並表示系統完全可以承受預售啟動後的訪問壓力。然而,由於第二階段實行“先到先得”的售票原則,因此當天上午預售剛一啟動,便有數以萬計的搶票大軍通過不同的渠道搶購門票,結果造成票務系統瞬時訪問量超過設計峰值八倍以上,不到一個小時票務系統便陷入癱瘓。票務中心隨後被迫暫停了第二階段門票預售,經多方研究後決定放棄“先到先得”的售票方式,重新回到了第一階段採取的“公開申購、抽籤確定”的方式。
“敢於推出‘先到先得’的規則,就得有相應的技術支撐和保障體系,”北京體育大學奧林匹克研究中心教授易劍東認為,從表面上看,是公眾的熱情導致票務系統癱瘓,但“先到先得”的售票規則多少體現了管理者對百姓購票熱情的低估,因此票務部門難辭其咎。
北京市副市長、北京奧組委執行副主席劉敬民亦坦言,這次事件是個教訓,“不能低估大家對奧運的熱情”。
事實上,奧運票務部門面臨的不僅僅是公眾“熱情過高”這一道難題。自奧運門票預售啟動以來,互聯網上出現了許多高價轉讓門票的信息。如何杜絕“黃牛黨”的倒票行為,但同時又不影響公眾正常的門票轉讓,令管理者十分撓頭。此外,北京奧運會門票需求雖然巨大,但“冷熱不均”——熱門場次門票供不應求,冷門項目門票則少人問津。如何引導公眾合理購票,避免奧運會時某些場次比賽看臺空空如也的尷尬,同樣也相當棘手。
易劍東表示,對於絕大多數普通人來説,奧運門票是稀缺資源。能否科學、合理、高效地將這些稀缺資源分配到公眾手中,不僅關乎“人文奧運”的理念能否真正地貫徹與落實,還關係到北京奧運會的整體形象。因此,對於門票銷售,相關部門務必要科學規劃,讓奧運門票真正成為廣大公眾參與奧運的最好“仲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