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武漢城市圈:改革試驗區構建中部科學崛起新支點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1月10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武漢1月10日電(新華社記者任芳、 劉陽)2007年末,武漢城市圈被批准為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成為十七大後新的改革試點區。有改革試驗權,沒有優惠政策,綜改區承擔起了探索中部地區乃至整個中國通過體制創新實現科學發展的重任。

    定位:區域科學協調發展試驗田

    改革初的沿海經濟特區曾突破計劃經濟體制的藩籬,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探出道路;浦東新區和天津濱海新區,正在為“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探索制度保障;武漢城市圈等綜改區,則要為科學發展的特定領域尋找實現方案。

    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産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是十七大報告對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提出的新要求之一。在武漢城市圈建設“兩型”社會,正是要這個重工業和農業重地在加快發展之際,踐行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這一基本國策。

    湖北省社科院院長趙淩雲説,從經濟特區到新區再到綜改區,探索領域越來越具體,影響區域越來越廣泛。武漢城市圈的試驗,將不僅為中部地區在經濟崛起中建設生態文明探明道路,也將為全國實現科學發展提供借鑒。

    如何在這個包括9個城市,集中了湖北省三分之一土地、一半人口、六成以上GDP的城市圈實現“綠色發展”?在具體實施方案尚未形成之前,各方對於圈內突破地域界限、整合行政資源進行了展望,企業也開始用實際行動推進藩籬的鬆動。

    試驗:諸多藩籬有望打破

    “‘改革’兩字價值萬金,是制訂具體實施方案和推進機制體制創新的邏輯起點。‘試驗’,這是給我們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最大的‘權力’。”新近由深圳到湖北省任代省長的李鴻忠説。

    試點獲批5天后,武漢高科表面處理工業園有限公司在鄂州葛店開發區獲執照並揭牌。湖北省工商局副局長張光燦説,鄂州企業冠名“武漢”是一種制度性的突破,也是工商部門建設“兩型”社會的創新探索。

    武漢青山區的納稅大戶武鋼焦化公司投資近30億元的焦化新區建設已在鄂州啟動。公司黨委書記王建平説,城市圈內基礎設施尤其是交通一體化,為公司新區地址提供了更多選擇。綜改區試點獲批也給企業進一步減少污染、美化廠區帶來了壓力和動力。

    咸寧市市長黃楚平將咸寧定位為圈內最佳農産品加工基地和中部地區最大的優質水果基地。他説,為此,下一步將著重解決土地、林權流轉不暢問題,為發展現代農業打好基礎。

    趙淩雲對圈內整合資源進行大膽設想:

    組建區域銀行,構建統一的金融市場;改革戶籍制度,促進人力資源在圈內自由流動;改革用地制度,讓土地流轉通暢;探索資源定價制度,改變資源低價環境無價現狀。

    2007年12月26日,武漢第5座長江大橋——陽邏長江大橋正式建成通車,長達188公里的武漢公路外環從此貫通,連接東部的黃岡又多了一個更近的出口。另外,連接武漢城市圈的7條城市高速出口路年底基本建成,武漢和8個城市可在1小時內通達,地域上的“融城破壁”已邁開了實質性步伐。

    展望:圈內和諧藍圖聚顯

    李鴻忠對城市圈的未來充滿信心:到2010年,影響城市圈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基本消除;人口、資源環境與經濟發展整體協調;基本實現基礎設施、産業佈局、區域市場、城鄉建設、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一體化。

    武漢城市圈有望成為全國重要的先進製造業基地、高新技術産業基地、優質農産品生産加工基地、現代物流基地和綜合交通運輸樞紐,成為中國經濟增長新一極。“工業重鎮”武漢市將借助高新技術的發展,推動鋼鐵石油化工等重工業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加快綠色工業化進程。

    在建設“兩型”社會理念的指引下,“千湖之省”湖北和“百湖之市”武漢將以其更為清秀的身影向世人展示其山青、水秀、城美。

 
 
 相關鏈結
· 武漢:大中專畢業生創業可獲小額貸款
· 武漢鐵路警方為春運保駕護航
· 武漢80萬噸乙烯項目開工 中國鉅資打造中部石化基地
· 湖北代省長公佈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試驗重點
· 中國食博會12日武漢"噴香開席"李鴻忠出席開幕式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