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力120噸、最大載荷25噸、直徑5米的第五代運載火箭的産業化基地投産後,可滿足我國未來30年至50年發展空間技術的需要;空客A320系列飛機總裝線建成後,年産44架,成為全球第四條、亞洲第一條商務幹線飛機生産線。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産業結構優化升級,要提升高新技術産業,發展信息、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等産業。第五代運載火箭和空客A320兩大項目同時落戶濱海新區,使天津的新支柱産業——航空航天産業從無到有,帶動了自主創新和新科技産業的形成。”天津市經委主任王治平説。
項目是産業發展的載體。黨的十七大後天津確定的新20項重大工業項目,以及此前開工的20項重大工業項目、剛遴選出的20項重大自主創新項目,都立足構建高端化、高質化、高新化的産業結構,推動發展方式向創新驅動型轉變。
自主創新 優化增量
八路服務器被視為計算機技術和系統設計能力“皇冠上的明珠”。天津曙光信息産業公司擁有全部自主知識産權的“面向高性能計算的曙光八路64位服務器産業化”項目,被列入天津市科技創新專項資金計劃,目前已建成年産10萬台高性能服務器生産線,打破國外廠商技術壟斷。
從2005年至今,天津市政府設立專項資金,重點支持了62個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重大科技創新項目,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每個項目平均總投資達6269萬元,其中市財政經費支持平均為865萬元。
“全部項目完成後,新增産值百億元以上,利稅13億元,申請專利263項,制定行業標準26個。”天津市科委主任李家俊介紹説。
瞄準高端 調整存量
“全市固定資産投入的40%以上、生産總值和稅收的50%以上、利用外資的60%以上,節能降耗的70%、出口的80%以上來自工業,拉動全市生産總值增長9個百分點以上。”天津市統計局工業處處長惲菁用數字詮釋了天津工業大規模調整存量的成效。
天津工業由“大”向“強”,如今已發展形成電子信息、汽車、化工、現代冶金、生物技術與現代醫藥、新能源及環保等優勢産業,搭建鋼管、汽車、機電、紡織、醫藥等10個集團的産業技術研發平臺,調整存量,用先進適用技術提升産業層次。
十大平臺2007年投入30.7億元,進行302項重點項目開發,全年實現專利申請687件。天津鋼管集團技術中心自主研發的TP155V超深井超高強度套管,最大進井深度達到7000—8000米,是目前國內性能達到最高級別的高抗擠毀石油套管。該産品2007年生産4000噸,實現銷售收入1.12億元。
“産業結構實現高端化、高質化、高新化,具體還得落實在項目上。最近一段時期,我們正以每週簽一個項目的速度大步前進,加快從産業鏈的中低端向高端進軍,由天津製造向天津研發延伸。”天津市經委綜合處處長周泓説。
好字優先,創新驅動,正成為天津人的新“項目觀”。(記者 陳傑 沈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