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4日電(記者孫玉波)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有關負責人近日談到,我國農民工工資拖欠現象得到明顯遏制,工資水平逐步提高。
這位負責人説,近年來,各地各部門發揮政府主導作用,通過聯合執法、集中整治和日常督查等措施,共清理補發農民工工資430多億元,其中,建設領域330多億元。
目前,全國已有27個省區市以建築行業為重點建立了工資保證金制度和工資支付監控制度。吉林省連續三年實現農民工工資當期支付率100%。廣東省率先實行行政司法聯動,打擊惡意欠薪逃匿機制,2006年以來,共追回欠薪4671萬元。黑龍江省率先在全國以省政府令的形式出臺了《黑龍江省農民工工資保障規定》,截至去年年底,全省累計收繳農民工工資保障金8.83億元。北京、天津等地推行建築業農民工工資卡、信息卡、勞動計酬手冊等制度,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實行了工資打卡制度和欠薪“黑名單”制度,河北、廣西、甘肅等地利用人民銀行徵信體系預防和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這些措施有效保障了農民工按時足額領到工資。去年以來,各地欠薪舉報投訴大為減少,大規模的欠薪現象得到遏制。
同時,我國所有省份都調整了最低工資標準,調整後最低工資標準大多在每月500元至700元,這使農民工平均工資水平普遍得到提高。2007年,農民工月人均工資性收入達到千元。從輸出地統計看,農民工工資性收入已佔到農民人均純收入的三分之一,佔新增純收入一半以上。
新聞分析:從六個方面入手推進農民工工作
新華社北京3月4日電(記者孫玉波)隨著大批農民工進入城市,農民工成為我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一支新型勞動大軍。但農民工進城同時也帶來了各種急需解決的突出問題。
勞動保障部有關負責人近日談到,近兩年來,各地各部門做了大量艱苦細緻的工作,著力解決農民工工作面臨的突出問題,取得了顯著成績。但是,當前這項工作仍面臨一些問題。
一是“三低一多”的問題仍然存在。一些中小企業農民工勞動合同簽訂率低、工資水平偏低、參加社會保險的比例較低;在一些高危行業和污染企業,職業病和工傷事故較多;二是鄉鎮地區就地就近轉移農民工的工作還比較薄弱,主要是鼓勵政策不完善,扶持措施不到位,影響了鄉鎮農民工合法權益的落實;三是農民工信息統計工作亟待加強。除此以外,時有發生的侵害農民工權益的個別典型案件,也應引起高度重視。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目前,上世紀80年代以後出生的新生代農民工逐漸成為主體力量,這些人主要是農村初高中畢業後進城就業的青年和在城市長大的農民工子女。新生代為主的農民工大部分沒有務農經驗,不願意回農村,渴望繼續學習,掌握一技之長,找到穩定工作,在城市裏紮根。他們的要求與老一代農民工相比,正在發生新的變化:即由工資支付保障向參加社會保障轉變;由以往進城掙錢回鄉向融入城市生活轉變;由改善住宿條件向要求得到城市公共服務轉變。做好農民工工作,就要高度重視農民工這一重大變化趨勢,在注重老一代農民工的同時,著力研究解決好新生代農民工的發展問題,正確引導和充分發揮他們在各行各業中的重要作用。
勞動保障部有關負責人提出,下一步農民工工作主要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以預防欠薪為重點,進一步解決農民工工資拖欠和偏低的問題。要制定和落實《關於建立健全工資保證金制度的意見》,進一步拓展工資保證金範圍,加大拖欠工資案件的查處力度。在農民工流動性大、季節性強、簽約時間短的建築、礦山、餐飲服務等行業都要建立工資保證金制度。
二是以農民工簽訂勞動合同為重點,加強農民工勞動管理。充分利用貫徹勞動合同法的時機,積極推動各類用工單位與農民工依法簽訂勞動合同。今年農民工工作的一項重點攻堅任務就是督促各類用人單位與農民工簽訂勞動合同,大幅提高農民工勞動合同簽訂率。
三是以安全生産和職業病防治為重點,加大勞動保障執法監察力度。繼續強化生産經營單位全員安全培訓,把農民工安全培訓情況納入安全生産日常監察。各地將繼續推進煤礦、非煤礦山、危化品、煙花爆竹、建築施工、交通運輸等高危行業農民工安全培訓,未經培訓的,不得上崗;未達到培訓標準的,不得頒證。
四是以提高農民工實用技能為重點,搞好農民工的職業培訓和就業服務。各地要抓住實施就業促進法的有利時機,加強有實效性的技能培訓和就業服務;要落實今年40多億元的職業培訓補貼政策,充分利用各部門的培訓資源,完成全年培訓2450萬人的工作目標。
五是以擴大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為重點,積極穩妥地解決農民工社會保障問題。今年要重點擴大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的覆蓋面,實現煤礦、非煤礦山、易燃易爆、危險化學品、交通運輸和建築施工企業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的目標。以農民工集中的大中城市為重點地區,著力推進農民工集中的加工製造、餐飲服務等行業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使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人數達到4600萬人。
六是以保障農民工子女上學、改善農民工居住條件為重點,切實做好農民工相關公共服務工作。重點落實以流入地政府管理為主和以公辦中小學為主接收農民工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政策,將農民工子女教育經費列入財政預算,並通過減免費用、免費提供教科書等方式,幫助家庭經濟困難的農民工子女就學。貫徹落實《關於改善農民工居住條件的指導意見》,將長期在城市就業與生活的農民工居住問題,納入城市住宅建設發展規劃,對集中建設的向農民工出租的集體宿舍項目給予支持。
新聞分析:做好農民工工作要把握三個特點
新華社北京3月4日電(記者孫玉波)農民工問題是我國經濟社會轉型過程中的重大問題。做好農民工工作是統籌城鄉發展、改善民生、建立和諧社會、穩步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的重要保證,對我國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搞好農民工工作需要從總體上把握以下三個特點:
一是協調性。農民工工作涉及經濟社會的多個領域,需要30多個部門協調一致,共同努力才能做好。農民工工作涉及各個方面,重要政策的制定、重大事項的處理和重點工作的安排都需要通過協調達成共識,才能凝聚力量,取得好的效果。
目前,全國省級、大部分的市級和相當一部分的縣級都建立了農民工工作協調機構,四川等省市和雲南的部分地級市還增加了編制,建立了專門工作機構,山西、新疆等省區在勞動保障廳內設立了農民工工作處,福建、河北、江蘇等許多地區還將農民工工作任務落實到城市社區和農村鄉鎮的勞動保障工作平臺,初步形成了政府統一領導,部門分工負責,上下聯通,區域協作的工作網絡。
二是政策性。農民工規模巨大,相關問題複雜,政策性很強。例如農民工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的問題,既現實又急迫,正是國家制定和實施了“兩為主”的政策,才使這個問題在總體上得到初步解決。山西、河南率先出臺了《農民工權益保障條例》,雲南、江蘇、四川也在抓緊制定,進一步完善了農民工的政策法規體系。
三是前沿性。由於農民工在我國工業化、城市化的快速發展中不斷壯大,農民工工作面臨著許多新情況和新問題,許多新經驗、新典型也需要總結推廣。當前,初級階段的長期性、法律法規的漸進性、農民進城務工的迫切性交織在一起,使農民工面臨的突出問題成為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焦點、熱點問題,甚至是難點問題;要從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的進程中認識農民工問題,走出思想“誤區”,衝破體制“禁區”、開闢農民工工作“新區”。
一些地區和部門積極探索和實行優秀農民工在城市落戶的政策,在有條件的地區建立農民工公寓,鼓勵農民工回鄉帶頭創業等,都打破了傳統觀念的束縛,改革了不合時宜的體制,使農民工在統籌城鄉發展中得到了實惠,共享了改革發展的成果。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要在總體把握農民工工作特點的基礎上,進一步解決農民工工資拖欠和偏低的問題,加強農民工勞動管理,加大勞動保障執法監察力度;搞好農民工的職業培訓和就業服務,積極穩妥地解決農民工社會保障問題,切實做好農民工相關公共服務工作,努力開拓農民工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