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20日電(記者 李志勇)2008年北京奧運會就要到來了,北京市的環境問題一直是國內外關注的一個焦點問題。日前,記者採訪了部分日本、韓國在京工作人員,他們表示北京的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但日常生活還比較適應。
日本每日新聞社中國總局記者浦松丈二介紹説,他于2001年至2004年曾在中國工作過,目前是第二次到中國工作,已經有半年時間。對於在北京的生活,他表示包括環境等各方面自己還非常適應。通過前後對比,北京的空氣質量比前些年有了改善,藍天多了,但比起國外一些發達國家的城市還存在差距。
北京市環保局大氣處負責人王大衛説,2001年申奧成功時北京承諾,奧運會期間,空氣質量達到國家標準和世界衛生組織的指導值。2006年,WHO對環境空氣中的可吸入顆粒物等污染物的指導值進行了更新。新版關於可吸入顆粒物日均濃度第一階段過渡值為每立方米150微克。而北京的奧運會期間空氣質量具體目標就是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即可吸入顆粒物日均濃度低於每立方米150微克。
同時,不同國家和地區可吸入顆粒物的濃度標準有較大差異,美國可吸入顆粒物的日均濃度標準與中國一致,日本規定懸浮顆粒物日均濃度不得超過每立方米100微克。歐盟則將日均濃度標準定為每立方米50微克,這是可吸入顆粒物最嚴格的標準,但這也是在歐盟公佈標準10年後才達到的。
WHO建議發展中國家根據經濟和社會發展等實際情況,執行可能達到的過渡值並逐漸加嚴,以期獲得空氣質量持續改善的長期效果。北京市環保局副局長杜少仲介紹,中國是發展中國家,北京目前的發展水平決定了不可能採取和發達國家完全相同的標準。北京的地理環境和區域污染等因素,也決定了不可能在短期內達到歐洲發達國家空氣質量的水平。
北京現代的韓國員工吳炯錫表示,在北京市政府強烈推進綠色奧運政策的過程中,他感覺空氣質量得到明顯改善,幾乎感覺不到空氣中的煤煙味,對他的生活沒有影響。在他居住的北京市北部的天竺附近,晚上下班散步時感覺空氣還不錯。但由於地理環境原因,北京春季的沙塵仍然給生活帶來不便,冬天有些地方用煤炭或木材取暖,整體空氣質量不太好。
他表示,韓國的車輛排放引起的污染比較嚴重,北京也存在這個問題,希望今後更加注意解決車輛排放問題,減少煤炭鍋爐,提倡使用天然氣。
北京市政府為兌現奧運承諾,制定並實施了一系列污染控制措施。杜少仲介紹,北京通過加強對煤煙型污染、機動車污染、工業污染和揚塵污染的治理,最大限度地減少污染物排放,保障奧運會期間有合格的空氣質量。
自1998年到2006年,北京已經投入1200多億元用於改善環境,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大氣污染治理,措施包括改造燃煤設施和搬遷污染企業等。根據今年實施的第十四階段控制大氣污染措施,北京還將在6月底前實施新的燃煤鍋爐排放標準,冶金、建材和石油化工企業也將採取更加嚴格的排放標準。同時今年還將淘汰或治理4900輛公交、環衛、郵政黃標車,以及1500輛老舊公交車和2000輛出租車。
此外,北京還與周邊地區聯合治理空氣污染確保奧運空氣質量。根據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和山東共同制定的《第29屆奧運會北京空氣質量保障措施》,在奧運會前,這些地區在揚塵、機動車、工業和燃煤污染方面都將採取嚴格的治理和控制措施。中國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污染控制司官員汪鍵説,北京周邊五省市奧運保障措施進展比較順利,其中河北、天津和北京按國家政策應該關停的十多家高耗能、高污染企業已完成了大概70%。
經過多年努力,北京空氣質量逐年改善,達標的天數從1998年的100天增加到去年的246天,大氣中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氮等主要污染物的年均濃度也下降了10%至60%。
奧運空氣質量保障研究課題組專家、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朱彤説,這一系列措施,都讓他對2008年奧運會期間的空氣質量兌現“綠色承諾”有信心。同時,北京市環保部門的高級官員也表示,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空氣質量兌現奧運承諾將“沒有更多懸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