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中國第一個可持續旅遊定位研究站在張家界誕生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3月22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張家界3月22日電(記者 蘇曉洲、譚劍)22日,我國第一個可持續旅遊定位研究站——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可持續旅遊定位研究站在張家界武陵源群山之中揭牌。研究站的誕生,標誌著我國開始將人類旅遊活動因素納入到自然生態系統的定位研究,這對於我國在自然資源生態保護和旅遊經濟開發之間找到平衡點,實現科學協調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來自國家林業局、湖南省林業廳、北京林業大學、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的相關負責人出席了揭牌儀式。自25年前建立我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以來,我國森林旅遊迅猛發展。但由於遊客數量激增,人類活動對森林公園的負面影響日趨顯現。中南林業科技大學黨委書記李紅教授告訴記者,在自然生態系統研究中,定位研究是非常成熟的做法,我國也已經建立起了覆蓋全國的研究網絡。但結合森林生態的可持續旅遊定位研究,長期以來卻是空白。旅遊經濟活動究竟對森林生態影響的程度有多大、一座森林公園究竟最多能接待多少遊客……這些問題長期困擾學界與社會,只有通過把人類組分引入到自然生態系統展開定位研究才能解決。

    據記者了解,結合海外成熟經驗,一些有遠見的學者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就呼籲要展開可持續旅遊定位研究。“張家界站”的建立,圓了他們多年來的夢想。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博士生導師鐘永德教授告訴記者,他們將通過GPS定位、射頻卡等科研手段,對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內的石英砂岩、森林植被、動物群落進行觀測,並通過長期觀測和數據分析,描繪人類旅遊活動在張家界森林中的“生態足跡”;通過安裝腳環、無線電定位器了解張家界鳥類和動物棲息受人類活動影響後發生的變化;研究還將包括“社會生態系統”,通過調查國家森林公園內原住民和遷入者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生育率、犯罪率等變化因素,研究旅遊經濟發展對當地原生態非物質文化産生的影響。最終的研究成果,用於指導武陵源景區旅遊開發和環境保護。“雖然最終的研究結果可能只適應于某一區域,但通過定位研究形成的方法體系,對於全國其他的森林公園將具有很強的借鑒、指導意義。”鐘永德説。

 
 
 相關鏈結
· 旅遊行業全國青年文明號負責人培訓班在常州舉辦
· 南昌鐵路局將加開至張家界、北京西兩對旅遊專列
· 廣西“紅色旅遊”三年共接待遊客近2000萬人次
· 國家旅遊局:首屆中俄旅遊教育論壇在莫斯科舉辦
· 廣西“紅色旅遊”形成規模 3年接待遊客近2000萬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