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種早稻不再擔心被淹了,今年我們家準備多種7畝早稻。”日前,江西省南昌市塘南鎮民主村農民李社長對記者説,他們村由於靠近鄱陽湖區,地勢低窪,種的早稻很容易受淹,大多數村民只種一季晚稻。2007年,全村4500多畝低窪稻田納入了標準化農田建設項目區,市裏投入了400多萬元,修建了水泥排灌渠、機耕道。現在村裏大多數人家開始早稻育秧,改種雙季稻了。
據了解,南昌市結合中低産田改造,在有條件的鄉村進行標準化農田建設,做到“田成方、樹成行、渠相通、道相連、澇能排、旱能灌”,促進了糧食高産穩産。據該市農業綜合開發辦負責人介紹,到目前全市共投入資金3.87億元,建成標準化農田43萬畝,新增糧食生産能力達8600多萬公斤,相當於新造了8萬畝高産糧田。
在大力推進標準化農田改造的同時,南昌市集中推廣糧食耕作新技術、新品種。近5年來,南昌市從財政中劃撥1356萬元,推廣旱床育秧、拋秧等新技術近百項,培訓農民7.9萬人次,確保項目區內每個農民都能掌握2項以上農業實用技術,農産品優質品率達90%以上。此外,著力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從2000年起,南昌市對購買農機具進行補貼。如今,當地農民每購買一件大中型農機具,獲得的平均補貼幅度達到25%,全市農民購買農機的投資連續3年超過2000萬元,投資20萬元以上的農機大戶近千戶。(記者賴永峰、通訊員王雁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