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25日電(新華社記者 朱立毅)最近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今年以來,面對國際經濟環境變化和國內發生歷史罕見的低溫雨雪冰凍災害,中央及時採取有力應對措施,在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奪取了抗災救災和災後重建的重大勝利,保持了國民經濟平穩快速發展。當前總體經濟形勢比預想的要好。
然而,對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我國也絕不能掉以輕心。
最突出的矛盾是價格總水平仍處於高位
今年1月中旬以來,一場罕見的冰凍雨雪災害突襲我國的南方大地。一時間,受災地區交通運輸中斷、電力能源供應緊張、農業設施受損嚴重。據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張平介紹,因災直接經濟損失達到1516.5億元。
然而更重要的是,冰雪災害加重了國內物價上漲的壓力。事實上,物價上漲的壓力早在去年就已顯現出來,並且成為目前國內經濟運行中最突出的矛盾。去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一改前幾年平穩運行的格局,開始出現持續攀升的勢頭。從去年3月份開始,CPI開始連續超過3%的警戒線,8月份以來又連續超過6%。
國家統計局局長謝伏瞻認為,去年以來的這一輪物價上漲,既有總量原因,也有結構性因素,如豬肉價格上漲;既有國內的因素,也有國際性的影響,如油價上漲;既有需求拉動的因素,也有成本推動的影響,加上市場的預期、財富效應等等,是一種綜合影響的結果。
由於影響物價上漲的這些因素並非消除,加上受上年慣性和冰雪災害等多種因素影響,目前價格總水平仍處於高位運行。根據國家統計局剛剛公佈的數據,一季度CPI同比上漲8.0%,高出上年同期5.3個百分點,這也是最近十幾年來,單季漲幅最高的。
正是面對這樣的形勢,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把控制物價上漲、抑制通貨膨脹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經濟存在繼續回落和掉頭向上的不確定性
在抑制通貨膨脹的同時,我國還必須保持經濟平衡較快增長,把握好促進經濟增長和抑制通貨膨脹的平衡點。剛剛印發的《國務院2008年工作要點》指出,既要防止經濟由偏快轉為過熱,抑制通貨膨脹,又要防止經濟下滑,避免大的起落。
一季度,我國國內生産總值達61491億元,同比增長10.6%,比上年同期回落1.1個百分點。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李曉超在分析當前經濟形勢時指出,目前國民經濟正朝著宏觀調控方向的預期發展,但仍存在著繼續回落的可能。
外部需求繼續下滑的可能構成了對經濟增長的不利影響。除了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我國出口環節政策調整的影響,在外需減弱下可能會進一步加大。加上人民幣仍然存在較大升值壓力,勞動力成本繼續上升,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都可能降低企業的出口競爭力。
而與此同時,我國的經濟增長也存在著掉頭向上的可能,這主要是因為固定資産投資還存在著反彈的可能。因災後重建工作將會陸續展開,災害中暴露出一些薄弱環節將會成為投資的熱點。新開的項目還在增加,大部分行業的利潤增長還比較快,將誘發對這些行業投資的增加。目前資金供應比較充裕,這都為投資提供了資金保障。
密切跟蹤形勢變化,把握好促進經濟增長與抑制通貨膨脹的平衡點,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成為今後一個時期宏觀調控需要把握的重要問題。
影響經濟的國際不確定因素仍在發展蔓延
今年3月18日,溫家寶總理在人民大會堂三層金色大廳與中外記者見面時説,今年恐怕是中國經濟最困難的一年。難在什麼地方?難在國際、國內不可測的因素多,因而決策困難。
事實上,除了國內的複雜情況,我國所要面對的更多困難和不可測的因素還來自於國際:美國次貸危機加深、世界經濟增長減緩、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國際石油和糧食等初級産品價格持續大幅上漲……
“這種影響可能會從貿易和資本兩個方面産生。”經濟學家樊綱認為,美國是我國重要的貿易市場,一旦美國經濟下降,尤其是當消費出現下滑,對我國的出口顯然會有一定影響;而由於美國的次貸危機,近期流入我國的資本反而有增多的可能——更多的資金意味著更多的流動性,同時也意味著更容易産生投資過快增長的風險。
同時,國際原油、穀物、食用植物油、礦産品等初級産品價格持續上漲,加大了我國控制物價上漲的壓力。
2008年一季度,我國國民經濟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的勢頭。剛剛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分析當前經濟形勢,對下一步的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進行了有針對性的部署。
面對挑戰,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強烈的憂患意識,做好應對各種困難的充分準備。同時,要充分認識到我國經濟具有應對各種困難的強大動力與活力,只要紮實工作,開拓進取,把中央確定的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就一定能夠克服各種艱難險阻,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