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不容緩的緊要關頭
--全國抗震救災進入攻堅破難的關鍵時刻
新華社北京5月20日電(“新華視點”記者)5月20日,舉國抗震救災進入第8天。
面對歷史罕見的地震災害,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全國人民展開了氣壯山河的生命大營救、千里大馳援、愛心大接力。
在抗震救災最危急時刻,胡錦濤、溫家寶等中央領導同志到災區第一線,指導抗震救災工作。胡錦濤總書記17日在四川成都指出,抗震救災面臨著十分嚴峻的困難局面,正處在刻不容緩的緊要關頭。他要求克服一切艱難險阻,堅決打勝抗震救災這場硬仗。
在抗震救災進入關鍵時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號召擔負任務的部隊,抽調小分隊,迅即深入每個村莊,全力營救被困群眾。
歷經一週救援之後,余震頻發不斷增加救援難度,滑坡等次生災害時有發生,幾十萬傷病員期盼進一步的救治,數百萬受災群眾等待妥善安置,尤其是確保“大災之後無大疫”任務繁重,災後物質和心理重建任重道遠。
這些嚴峻的挑戰,考驗著中國人民抗震救災的精神和意志。
災害強度超乎預期,救人刻不容緩
當前救災任務第一位還是救人,以人為本是救災的核心,救人不能停!——胡錦濤、溫家寶等中央領導同志反復強調。
在地震廢墟下被埋179個小時,現場的艱難救援超過30個小時,汶川映秀灣水電廠31歲的馬元江,20日14時56分被送達第三軍醫大學重慶新橋醫院接受救治。他以平穩的生命體徵挑戰著生命極限……
“隨著時間的推移,挖掘廢墟的難度更大,救人刻不容緩。”專家説,經過8天的施救,生命探測儀搜尋的生命跡象越來越微弱,挖掘一處廢墟常常要幾十個人齊上陣,不間斷挖掘幾十個小時。
截至20日18時,汶川大地震已造成40075人死亡,247645人受傷。
災難比最初預計的更嚴重。中國地震臺網中心18日已修訂汶川大地震震級為芮氏8級。地震最大烈度達11度。目前,災區涉及四川、甘肅、陜西、重慶、雲南等9省市,其中四川以震中汶川為中心的重災縣就有7個。
中國地質調查局監測認定,汶川大地震是印度板塊向亞洲板塊俯衝,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導致的,震源深度為10千米至20千米,持續時間較長,因此破壞性巨大。
災區余震不斷,更給救援增加了危險。四川省地震局專家程萬正20日17時説,目前已發生6000多次余震,4級以上余震159次,其中5級以上26次,6級以上4次。
目前,在汶川震中及周邊災區集結著11萬部隊官兵仍在擴大搜救範圍,而且已分兵搶入震區所有受災村莊,四處搜救被困群眾。
另一方面,地震形成的21個“懸湖”也出現險情。
汶川大地震使山體大面積滑坡,阻塞河道,形成眾多堰塞“懸湖”,對下游地區的城鎮構成威脅。形勢最嚴峻的“懸湖”位於北川縣城上遊3.2公里處河道南側唐家山段的苦竹壩庫區,其壩底高程710米,回水尾部高程750米,最大水深40米,庫容近4000萬立方米,一旦因為余震或暴雨來襲出現險情,後果相當嚴重。
一邊要爭分奪秒地救人,一邊要保證救援人員安全。施救者和自救者都在與死神賽跑。
交通運輸部公路司司長戴東昌19日沉痛地説,已有200多名交通救援人員在余震造成的泥石流中傷亡。
時近6月,雨天增多。中央氣象臺預報,20日至22日地震災區將有中到大雨。
次生災害頻發 暢通救援通道刻不容緩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遭汶川大地震和余震持續破壞的災區道路,搶通困難重重。從遙感形成的地圖上看,地處青藏高原東南緣,橫斷山脈北端與川西北高山峽谷接合部的汶川縣,環境本來就惡劣,道路本來就崎嶇,大地震後,整個汶川震區山體移位,近距離相靠,道路斷裂,給搶修公路造成極大困難。
戴東昌19日坦言,一些重災區的路基基本全毀,橋梁垮塌,有的地方一處塌方就有幾萬立方米,且伴有幾噸到幾十噸的巨石,即使使用大型機械的地面部隊24小時不停作業,開闢通道的速度比較緩慢。
目前通往重災區的三條公路運輸主通道已經打通。這三條線路是:西線理縣至汶川、北線從甘肅南部至四川茂縣、南線從成都經都江堰至映秀鎮。
四川省副省長李成雲説,災區不少縣鄉公路仍然斷道,搶通難度很大。如綿竹縣到鄉鎮中斷的4條公路,因路基損毀嚴重,目前尚未搶通。
另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報告,寶成鐵路109號隧道和廣岳支線永興至雪門寺段仍難打通,正在全力搶修中。
電監會報告,截至19日12時,北川、茂縣、臥龍尚未恢復供電。一些受災縣區只能部分恢復供電。
禍不單行的雨和持續余震,更令救災搶險“雪上加霜”。
“不少路段剛剛搶通又馬上被堵,前搶後斷。”戴東昌説。理縣至汶川的西線道路,在搶通後又發生了3次五級以上余震,導致道路多次中斷。
在都江堰至映秀鎮公路上,清理了大塌方後,剛往前走後面又發生塌陷。短短的30公里路清理了幾天,公路仍時斷時續。
而且,搶通救援“生命通道”是用血的代價換來的。據了解,在這次抗震救災中,四川交通系統先後有158名同志傷亡。17日以來,已經先後有2臺搶通施工機械和5臺運輸車輛被泥石流、滑坡等掩埋。
“一方面,搶通的道路通行能力差,許多路只能單向行駛,還時常被余震或滑坡截斷;另一方面,一些縣鄉道路尚難以打通,進入村莊更是只能靠空運或徒步。這就是嚴峻的現狀。”四川交通部門一位負責人説,“但我們在堅持不懈!”
實現“災後無大疫”承諾,行動刻不容緩
汶川大地震第8天,災後防疫形勢日趨緊張,災區防疫進入關鍵時刻。
最近幾日,災區氣溫上升,易於細菌滋生。大量災民戶外居住,公共廁所衛生防疫工作日益嚴峻。一些地方已經發現當地腹瀉病人增多,需消毒藥品援助。
截至19日16時,全國支援四川的醫療救治隊伍達8450余人,防疫隊已完成消殺面積約10613萬平方米,共處理遇難人員遺體8453具。
目前災區暫無重大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由衛生部緊急調集的70萬人份疫苗、45噸消殺藥品和200臺噴霧器以及6臺海事衛星電話已順利運抵成都。
國家疾控中心副主任侯培森説:“衛生部已明確,災區環境防疫及遺體處理工作作為當前災區善後工作的重中之重。”
溫家寶總理19日和20日分別召開國務院抗震救災總指揮部第10次、第11次會議,特別強調做好防疫工作。當前最突出的就是醫療救治、衛生防疫和醫藥器械物資要覆蓋到所有災區。同時要加強疫情監測,建立每日報告制度,分髮指導手冊,普及防疫知識,防止出現傳染病;抓緊做好遇難者遺體登記、消毒和處理工作。
根據氣象局信息,災區當地近期溫度最高達到30℃。“8天后,持續高溫將加快屍體腐敗。”國家疾控防治中心研究員、環境衛生專家劉秀岩説,地震留下的大量屍體在溫度和時間交互作用下,可滋生病毒。
災區防疫工作,最可怕的威脅是水源污染、空氣污染。由於現在天氣已經較熱,很容易導致傳染病蔓延。救災隊伍一定要備齊消毒劑、漂白粉,發放給災區群眾,不能“渴不擇飲”,一定要解決飲用水問題,保證礦泉水的供應。
上海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周琪教授説,災區飲用水管道系統遭到破壞,現在的急迫任務是恢復供電、供水。要組織力量攜帶分散式污水處理設備進入災區,如凈水機、過濾膜處理設備,同時還要緊急運送次氯酸鈉粉等消毒劑。
防疫如同救災,行動刻不容緩。溫家寶總理指出,要把衛生防疫作為抗震救災的重大任務提到突出位置,確保大災之後無大疫。目前相關部門已緊急行動起來:
--民航局要求承擔抗震救災運輸任務的航空公司和機場,做好航空器和機場候機樓病媒生物消毒和衛生防疫工作。確保飛機客艙和駕駛艙環境衛生,防止傳染病通過航空運輸渠道傳播擴散。
--農業部調鼠藥入災區。目前共有2.2萬台手動噴霧器、1.32萬台機動噴霧器、30噸殺蟲消毒劑、20噸鼠藥調入災區。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立即派出工作組,實地協調四川救災急需藥品及醫療器械等問題。
--民政部、公安部、衛生部聯合製訂了地震遇難人員遺體處理意見,對遺體處理方式、境外人員遺體處理、衛生防疫等提出明確要求。
統計顯示,截至20日中午,中央財政已撥款近87億元,地方財政投入30億余元,並採取了一系列減免性政策措施。與此同時,全國共接收社會各界捐贈款物139億多元。
國務院決定3個月內向受災群眾每人每天發放1斤口糧和每月600元補助金。而長期解決上百萬災民的吃、喝、穿、住等生活“四難”問題,仍需建立更暢通的生活物資籌措和供應機制。
當前,抗震救災任務十分艱巨,時間十分緊迫。因此,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必須舉全國之力,以更加頑強的精神,更加迅速的行動,更加密切的配合,戰勝這場地震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