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成都6月3日電(人民日報記者 江山、新華社記者 李宣良)出動6個團級以上工程施工部隊,動用上百台(套)大型機械設備,搶修道路5000多公里……在災區承擔抗震救災任務的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官兵,把通路作為救災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集中優勢兵力、出動專業力量,著重解決搶通、保通問題。
地震發生後,北川縣城和外界相連的唯一一條出城公路被毀,各路救援大軍被阻在城外。5月14日晚,從全國7個省市緊急趕赴這裡的第二炮兵工程部隊,到位後立即分為機械、勘察、工兵、氣象等6個專業分隊,迅速展開作業。他們充分發揮技術優勢,動用了數十台(套)大型切割機、挖掘機、推土機、裝載機等工程機械,在短短12小時內就將這段“卡脖子”路段打通,為軍地大型救援裝備進城和救援物資輸送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同一時間,在震中映秀鎮成為“孤島”之後,成都軍區某工兵團緊急出動,水陸並舉,奮力打通生命線。為解決大型救災設備無法到達的難題,這個工兵團用8個小時就在紫坪鋪水庫邊建起了作業基地,在最短時間內建起了門橋渡場。在陸路最後5公里的關鍵路段,官兵們對塌方路段實施爆破、挖掘機與人工清理相結合的方式清除路障,對鬆軟路面用石塊進行回填,最後動用大型機械對路面進行碾壓、填實,以確保車輛安全通行。經過3天2夜的奮戰,這段道路終於被全線打通。
大地震使得茂縣境內多條道路被毀,上萬餘名群眾被困。運送糧食、帳篷、藥品等救災物資的車輛無法進入鄉村,救災物資只能靠救援人員翻山越嶺,肩扛背馱,物資供給非常困難。武警交通部隊緊急從甘肅抽調兵力,攜挖掘機、推土機、裝載機等大型機械設備,穿越海拔近4000米的若爾蓋高原,投入保通搶險中。官兵們冒著不斷余震和被山上落石砸傷的危險,爭分奪秒搶通公路。經過連續4個晝夜的奮戰,成功打通了茂縣、北川縣9個鄉鎮的斷通道路。大批救援物資和大型機械設備順利通過剛剛打通的這條“生命通道”,使沿線7萬多名群眾及時得到了陸路物資救援。這條陸路“生命通道”對沿線群眾開展災後重建、恢復生産也將起到重要作用。
在抗震救災向縱深推進之後,成都軍區抗震救災聯合指揮部積極與四川省交通廳協調,承擔了9條重要道路的搶修保通任務。各任務部隊積極行動,爭分奪秒地搶修道路。
在映秀鎮至漁子溪村和黃家村7.5公里道路,成都軍區某工兵團從5月29日開始搶通,已完成大部分工程任務;在茂縣至北川禹裏鄉90公里道路,武警交通部隊從5月24日展開作業,已搶通主幹道79公里;在彭州市龍門鎮太子村至九龍橋15公里道路,經過濟南軍區某工兵團奮力鏖戰,已全部搶通;在北川擂鼓鎮至禹裏鄉63公里道路,二炮工程部隊已累計掘進將近一半……
各施工部隊採取“換人不停機”的辦法,晝夜24小時連續施工。成都軍區某工兵團團長王健説:“一想到還有那麼多群眾在等待救援,我們就無法停下來。”
在一處處施工現場,記者看到許多受災群眾自發地為官兵們提供幫助,有的送上開水、有的拿來食品。禹裏鄉黨委副書記黃傑説:“子弟兵幫我們修建的不僅是‘救命路’,也是‘發展路’。看到一條條‘生命通道’被打通,我們恢復重建家園的信心也更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