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拐點"後的喜憂—解讀《2007中國環境狀況公報》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6月05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6月5日電(顧瑞珍、于春生)國家環境保護部在世界環境日前夕發佈了《2007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一組數據引人注目:2007年全國化學需氧量排放量比2006年下降3.14%,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6年下降4.66%。

    看似微小的數據,卻有著重大的意義——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首次實現雙下降,這表明,我國環保的歷史性轉變正邁出堅實步伐。

    “拐點”的出現,並不意外,因為早有規劃藍圖和統籌安排。2005年,全國人大批准“十一五”規劃綱要,將單位國內生産總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確定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約束性指標。為達到這一目標,相關部門進行了多方面工作。

    ——積極推進工程減排和結構減排,認真落實管理減排措施;從再生産全過程制定環境經濟政策,綜合運用財政、稅收、金融、信貸、價格、貿易等多种經濟手段;展開全國污染源普查、環境宏觀戰略研究、水體污染治理與控制三大基礎性戰略性環保工程。

    ——著力進行國際環境合作。開展中美減排戰略聯合經濟研究,利用中俄環保合作平臺對水環境實施聯合監測,借力中日經濟高層對話機制推進環保合作聯合聲明的落實,拓展與發展中國家和周邊國家的雙邊環境合作交流。

    ——狠抓制度規範的落實。一年中,環保督察部門對全國9000多個新開工項目開展了環保專項清理檢查,對不符合環評要求的1194個項目依法予以嚴肅處理,否決或暫緩10家企業84億元的上市融資申請,暫停10市、2縣、5個開發區和4個電力集團的環評審批。

    拐點的出現,讓人驚喜,因為與之相伴有更多的利好消息。

    《公報》顯示,2007年,我國城市空氣質量總體改善。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一級標準的佔2.4%,二級標準的佔58.1%,三級標準的佔36.1%,劣于三級標準的佔3.4%。113個環保重點城市空氣質量達到二級標準的城市佔44.2%,三級的佔54.9%,劣于三級的佔0.9%。與上年相比,劣于三級的城市比例降低6.2個百分點。

    2007年聲環境狀況總體較好。全國72%的城市區域聲環境質量處於好或較好水平,環保重點城市區域聲環境質量75.2%處於好或較好水平。全國58.6%的城市道路交通聲環境質量為好,環境保護重點城市道路交通聲環境質量92.9%處於好或較好水平。城市各類功能區晝間達標率為84.7%,夜間達標率為64.1%。

    另外,固體廢物排放量比上年略有減少;環境電磁輻射水平總體較好;自然保護區穩步發展,又新建了19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但“拐點”畢竟還只是拐點,從《公告》中,我們仍能看到許多問題。

    水污染形勢依然嚴峻。監測的197條河流的407個斷面中,一至三類、四五類和劣五類水質的斷面比例分別為49.9%、26.5%和23.6%。七大水系中,只有珠江、長江總體水質良好,松花江為輕度污染,黃河、淮河為中度污染,遼河、海河為重度污染。我國河流污染相當嚴重。

    局部海域污染加劇。全國近岸海域一、二類海水比例為62.8%,比上年下降4.9個百分點;三類為11.8%,上升3.8個百分點;四類、劣四類為25.4%,上升1.1個百分點。四大海區近岸海域中,渤海為輕度污染,東海為重度污染。

    廣大農村更面臨著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雙重威脅。突出表現為生活污染加劇,面源污染加重,工礦污染凸顯,飲用水存在安全隱患,生態退化尚未得到有效遏制。

    ……

    中國環保仍任重而道遠。

    好在,“拐點”是一段歷程的終結,又一段歷程的開始。“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已經走到盡頭,科學發展的觀念深入人心。

    在此思想指導下,我國開始探索和諧發展的生態文明之路。2007年,環保部發佈了生態補償試點指導意見,開展異地開發區建設補償、飲用水源地保護補償試點;大力推進重點生態功能區建設,進行生態環境質量評價工作;開展了生態工業園區創建試點,推進工業園區、工業集中區生態化設計或改造。

    《公告》顯示,我國江河湖海休養生息工程也已拉開序幕。制定並組織實施淮河、海河、遼河等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和水環境綜合治理總體方案;對城市飲用水源保護區進行了全面調查,發佈了飲用水源保護區劃分技術規範。

    這些措施,致力於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長遠發展,巨大效益將在未來逐步顯現。在中國環保的“拐點”之後,我們看到藍天碧水的希望。

 
 
 相關鏈結
· 環保總局副局長介紹2006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等
· 新聞辦介紹中國環境狀況公報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