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國家文物局:保護和建立地震遺址博物館是新課題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6月06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6月6日電(記者 廖翊)在國家文物局6日舉行的新聞通氣會上,新聞界對日後籌建地震遺址博物館表達了關注。

    國家文物局表示,地震發生後,黨中央、國務院對災區文化遺産的搶救保護給予了高度重視。

    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説,建立地震遺址博物館極富意義和前瞻性。國家文物局工作組在四川調查時就召開現場會議,研究部署下一階段文物系統抗震搶險工作及地震遺址博物館的籌建工作。

    他表示,不只是北川,只要是對地震科研、防災避難等有重要研究價值的震區,都有可能保護起來,形成地震遺址的完整性。地震遺址的保護應該在清場時就要加以注意,不能破壞有意義的信息,儘量做到完整性與真實性的統一;要考慮通過地震留下的一切,對全民實行地震知識及防震減災知識的普及和教育,並對相關科研人員的研究提供重要依據。

    “遺址記錄了一場特大自然災難,許多無辜的生命被壓在了廢墟下,它應該是一個飽含情感、紀念生命的地方;同時,它也記錄了一場浩大、感人的全民戰鬥,我們的災區同胞、軍人、醫護人員、志願者等等,在這裡與殘酷的大自然打了一場特殊的戰爭,展現了中國人民眾志成城的偉大力量。因此,地震遺址應體現紀念性和教育性。”

    專家們認為,目前在震區展開的消毒、封城等舉措有利於日後遺址的保護。同時認為,對於中國文物界來説,保護和建立地震遺址博物館是一個新的課題,需要會同地質、地震、建築、規劃、社科、民俗等各方面學者進行科學、嚴密的研究。

    國家文物局:羌族碉樓大部分完好

    新華社北京6月6日電(記者 廖翊)國家文物局在6日舉行的新聞通氣會上,向媒體展示了國家文物局工作組在地震災區拍攝的大量文物及建築照片,其中一組壯觀的羌族碉樓照片讓人們感到欣慰。在這場摧毀性極強的地震災害中,極具特色、高高聳立的羌族民居建築碉樓屹立不倒。

    國家文物局專家介紹,阿壩地區的羌族碉樓數量眾多,風格各異,最高者達五六十米,只有一、二座碉樓被震塌。其他碉樓雖有裂縫,但安然無事,充分體現了羌族碉樓的堅固性。

    專家們表示,將對劫後仍存的羌族碉樓進一步制定保護修繕方案,對地震中受損的碉樓將按原位置、原形式、原材料、原工藝的“四原”原則進行修復。

    據介紹,此次地震發生在羌族聚居區,四川茂縣、北川兩個博物館所藏羌族文物受損嚴重,一些記錄羌族口頭歷史及文化的文字被埋在廢墟中,另有一位年事已高的羌族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在地震中遇難。其他受損情況仍在調查中。

    國家文物局表示,將更加重視羌族文化的保護,並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與羌族文化的協調發展,“今年6月將在北京舉辦一個保護羌族文化的展覽”。

    國家文物局:震區文物及建築的修復將嚴格遵照文物保護法進行

    新華社北京6月6日電(記者 廖翊)記者6日從國家文物局舉行的新聞通氣會上了解到,目前最急迫的任務是搶救和清理仍在廢墟下的文物及構件,以免對文物造成進一步損毀;同時,要搶修即將坍塌的文物建築及文物管理機構的危房。為保證文物安全,文物管理部門需立即搭建臨時辦公場所,添置必要設備。

    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説,將集中最有力的施工、監理率先做好都江堰二王廟的修復。目前,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的專家正在當地進行現場勘察、清場工作,為下一步的設計、施工做科學而縝密準備;二王廟的修復將盡可能利用原來的構件和珍貴的文物信息,並注重建築的基礎,增強抗震性能。

    他表示,此次震區文物及建築的修復將嚴格遵照文物保護法進行,以原址保護為主。2003年起,相關文物部門對全國重點保護文物陸續建立起了完善的檔案資料,為日後的原樣修復提供了依據。“我們爭取用5年時間完成對災區所有文物及建築的保護和修復。”單霽翔説。

    由於汶川大地震對四川、重慶、陜西、甘肅等省市文物及建築造成空前損害,用於受損文物及建築的保護、修復費用巨大。

 
 
 相關鏈結
· 文物局:汶川大地震對文化遺産造成前所未有破壞
· 文物局召開文化遺産受災情況考察及對口援助會議
· 國家文物局地震遺址博物館規劃論證會在成都召開
· 國家文物局召開抗震救災甘肅現場會 單霽翔講話
· 文物局局長單霽翔提出建立北川地震遺址公園設想
· 文物局抗震救災調查組聽取白帝城文物受損情況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