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馬尼拉6月15日電(記者許林貴)國際水稻研究所的羅伯特·齊格勒博士日前表示,該研究所將在資金和技術支持等方面拓展與中國的合作,以幫助面臨大米危機的發展中國家提高本國稻米産量,早日實現大米供應自給。
齊格勒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書面採訪時説,中國在稻米産量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多成功經驗。在當前全球稻米儲備日益減少、國際米價高漲的形勢下,國際水稻研究所與中國的合作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雙方合作前景極為廣闊。
齊格勒説,中國在發展雜交水稻技術方面無疑是世界的先驅,含有中國成功經驗的雜交水稻技術當前正在許多國家推廣,為提高這些國家的稻米産量起了關鍵作用。
“許多發展中國家當前迫切需要提高稻米産量,雜交水稻無疑是他們最需要的技術之一,”齊格勒説。國際農業專家曾指出,中國超過50%的稻田種植雜交水稻,而國外雜交水稻的推廣面積目前尚不足2%,雜交水稻的發展空間巨大。
齊格勒還指出,國際水稻研究所希望利用中國商務部提供的官方發展援助在亞洲和非洲一些不發達國家開展稻米産量研究。
國際水稻研究所于1960年3月成立,總部設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其宗旨是從事水稻作物基礎研究,培育高産優質水稻品種並提高世界水稻産量等。該研究所曾獲得中國政府頒發的2007年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