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地震災區人民頑強拼搏抗災紀事:困境中不屈奮起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6月17日   來源:人民日報

在地震中受災嚴重的甘肅省隴南市文縣群眾積極進行生産自救。記者 聶建江 攝

    大地震顫,房屋倒塌,山體滑坡,數萬人死亡,數十萬人受傷,更多的人痛失家園……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範圍最廣、救災難度最大的一次地震,給四川、甘肅、陜西、重慶等地人民生命財産和經濟社會發展造成重大損失。

    拯救生命,維持生活,恢復生産,重建家園,災區人民眾志成城,迎難而上,挺起脊梁,與地震災害進行著頑強的搏鬥。

    大災面前,生命至上

    6月14日上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與共青團中央新一屆領導班子成員和團十六大部分代表座談。座談會前,胡錦濤握著團十六大代表、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縣團委書記馬曉燕的手,稱讚她在這次抗震救災中表現得非常突出,親切勉勵她要帶領廣大團員青年,在災區恢復重建中繼續發揮生力軍和突擊隊作用。

    5月12日下午,強烈地震襲來,馬曉燕與縣裏的領導現場組織正在參加會議的學生代表和其他人員緊急轉移,使與會的300多人無一傷亡。馬曉燕最後一個到達安全地帶。此後,馬曉燕組織團員青年奮不顧身地營救被困人員,夜以繼日地轉移受災群眾。直到震後第五天,她才找機會回家看了一眼。可是,家已被埋在巨大的泥石流中,媽媽、堂弟等5位親人遇難。在地震發生後的9天裏,馬曉燕這位28歲的羌族姑娘,沒換過一件衣服,沒洗過一次澡,沒梳過一次頭。

    馬曉燕是抗震救災英雄的代表之一。特大地震發生後,災區人民表現出了頑強不息的生命力,奮不顧身的忘我精神。與死神抗爭,許多人把生存的希望首先留給了別人,許多人給廢墟下的受困群眾帶來了活下去、站起來的勇氣。

    地震襲來時,四川省汶川縣映秀鎮瞬間成為一片廢墟。鎮黨委書記四肢被摔斷,血流不止。鎮黨委副書記、鎮長蔣青林擔當起了臨時總指揮職責,在地震10分鐘後即成立了抗震救災應急臨時指揮部。“快到學校、快到學校!”蔣青林帶領一隊人馬,直奔映秀鎮中學。沒有工具,用雙手不停地扒動磚塊,他的雙手被鋼筋戳穿,大腿被垮塌下來的預製板砸傷,但仍然堅持搶救廢墟中的孩子。

    大地震後,四川省彭州市公安局政工監督室民警蔣敏和同事們緊急集結,投入抗震救災。13日淩晨,蔣敏接到舅舅從北川打來的電話,蔣敏的爺爺、奶奶、母親、兩歲的女兒等多位親人遇難。蔣敏淚如雨下,毅然選擇堅守崗位。安置受災群眾,維持安置點秩序,由於連日的勞累和悲傷,她多次昏倒在搶險救援現場。

    5月12日下午,四川省德陽市東汽中學教導主任譚韆鞦正在給高二(1)班講課。突然,天崩地裂。譚老師大喊:“什麼都不要拿,趕快走!”來不及躲避,整個教學樓在下沉。看著身邊4個孩子,譚韆鞦雙手奮力將他們塞進課桌下,然後張開雙臂趴在課桌上,用身軀死死護住4個孩子。在他的身軀下,救援人員救出了這4個孩子,而譚老師卻獻出了51歲的生命。

    在甘肅省隴南市康縣,地震發生時,寺臺鄉田坪村農民田玉霞抱著6個月大的孩子和母親一道跑出了屋外。“爺爺還在裏面!”田玉霞將手中的孩子交給母親,衝向雙目失明的爺爺住的另一間屋子。但是,就在那一瞬間,房子倒了。當鄉親們把爺孫倆從廢墟中挖出時,他們已停止呼吸,田玉霞的雙手仍然緊緊地抱著爺爺的臂膀。

    在地震災區,一大批英雄捨生忘死的事跡可歌可泣:或在倒塌房屋的廢墟下,用自己的身體和母愛掩護稚氣的嬰兒,用歌聲給一同受困的同伴以鼓勵;或在樓房即將倒塌之際,向同伴喊一聲“快跑”,把同伴向外推一把……他們對生命的珍惜與渴望,對人間真情的自然表達,同樣感人肺腑。

    擦去眼淚,開始新的生活

    6月12日12時48分,成都火車北站。T247次列車緩緩停下。一批特殊的旅客——來自綿陽安縣、平武等地的77名地震傷員,在武漢市經過近20天的治療後,重新踏上了家鄉的土地。平武縣響岩鎮的康朝義説:“住在醫院裏著急呀。現在傷好了,我要回去重建家園!”

    地震,帶給災區群眾難忘的傷痛。擦乾眼淚,醫治創傷,重建家園,開始新的生活,是他們災後最迫切的願望。

    6月12日,汶川大地震發生後一個月。記者來到四川省平武縣平通鎮。在省道205公路邊一頂藍色帳篷前,農民朱大壽正在晾曬從附近山上採摘的烏梅。地震中,他的老伴、女兒、女婿和一個孫子遇難,另一個女兒和女婿受重傷正在雲南治療。他説:“這麼大的災難,那麼多人突然走了,誰能不痛心。但眼下需要政府救助的人太多了,我們還得自己動手、想辦法生活。”

    樸實的語言,堅強的意志。親人走了,活著的人還要繼續生活。災區人民把悲傷埋在心底,堅強不屈,新的希望在他們的心中升起。

    海拔1970米的汶川縣雁門鄉蘿蔔寨村,大地震發生後變成一片廢墟,1000余人無家可歸。許多黨員幹部和群眾自發地把自家的糧食、肉和衣服分送給那些急需的村民。現在,村民們住上了政府提供的帳篷,生活有了保障。對於失去親人的受災戶,村幹部和鄉親們特意把救災物資多分給他們一些。

    地震發生後,陜西漢中市略陽縣徐家坪村黨支部書記蹇軍組織村民及時撤離,全村582人無一傷亡。村裏140余戶人家的房屋全部受損,100多名重災人口吃飯成了大問題。蹇軍毫不猶豫地拿出自家的米、面,最多時,他家一下子來了80多口人。該村上坪組房子沒倒的3名黨員,也把鍋灶支起來招呼村裏人吃飯。

    大災面前,團結互助,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災區群眾堅信,艱難困苦的日子終將過去,未來的天空,是晴朗的天空。

    恢復重建,雙手創造明天

    “有了這簡易過渡住房,颳風下雨都不怕了。”四川省什邡市馬祖鎮東嶽村村民蔡滿懷指著一個個棚子説。東嶽村98%的農戶房屋倒塌。地震後,東嶽村發動群眾生産自救,自建過渡住房。村黨支部和村委會迅速組織20多位村民,成立了過渡房建築隊,首先為房屋完全倒塌、無處居住的村民搶建過渡住房。目前,全村已有20%的受災戶建起了簡易過渡住房,預計到7月中旬,受災群眾都能遷入過渡住房。

    不等不靠,用自己的雙手生産自救,重建家園,災區人民已經全面行動起來。

    6月8日,頂著火辣辣的日頭,四川省茂縣鳳儀鎮坪頭村鄭國友夫婦已忙碌了一上午。丈夫在倒塌房屋的廢墟中尋找梁木,妻子在地裏種芹菜苗。地震過後僅幾天時間,坪頭村許多受災村民便完成了玉米搶種。鄭國友説,雖然遭了大災,但現在他們還有一個盼頭,村裏十幾萬株青脆李、蘋果樹等挂滿了果子,只要果子成熟時路通了,村民還有一筆可觀收入。“政府給受災群眾又搭帳篷又送吃喝,我們總不能光向政府提要求,等著吃救濟吧。”村民李宇富説。他們家去年建了新房,買了汽車,結果房子在地震中垮了。“相信從頭再來,以後照樣能過上好日子。” 李宇富滿懷信心。

    6月11日上午,四川省都江堰市濱河社區受災群眾安置點人頭攢動。由成都市就業局舉辦的受災群眾就業援助巡迴招聘會在這裡舉行。都江堰市天堂鎮新生村32歲的村民彭勇一大早就和妻子一起來到這裡,向現場多家招聘企業諮詢,終於與一家企業達成就業協議。彭勇一邊填寫就業登記表,一邊説:“人不能閒著,要找點兒活幹才對。”這天的招聘會,有70多家企業與796名受災群眾達成就業協議。

    地震後,災區已有一大批勞務人員在省內和全國各地找到了工作崗位,四川省商務廳還組織災區1000多名勞務人員走出國門赴俄羅斯等國務工。

    地震造成甘肅隴南電力供應中斷,1242個行政村、近20萬戶城鄉居民無法用電。甘肅省電力公司派出33支、2531人的搶修隊伍,幫助隴南災區搶修受損電網。10天之內,全省災區全部恢復通電。

    近日,四川省江油市51家企業恢復生産,佔全市規模工業企業數的1/3;大型骨幹企業江油發電廠等預計6月部分復産;神龍水泥、匡山水泥等陸續開工,全市水泥日供應達1000噸,達到震前日産量50%。震後一個月,受損嚴重的江油市工業企業快速走上恢復重建道路。成都市、綿陽市、德陽市分別有96.72%、44.92%和67.9%的規模以上企業恢復生産。

    開足馬力全力恢復生産,盡可能地減少損失,災區企業的廣大職工鉚足了幹勁。

 
 
 相關鏈結
·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地震災區恢復生産指導意見通知
· 四川省公安廳已在地震災區建立333個帳篷警務室
·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地震災區恢復生産指導意見的通知
· 新華時評:地震災區防範次生災害仍處在關鍵期
· 國務院僑辦啟動“僑愛工程”地震災區重建項目
· 四川省出臺地震災區過渡安置房建設消防技術措施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