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再造新工業——寧夏國企與央企重組合作産生良性效應
新華社銀川6月26日電(新華社記者 武勇)通過與中央企業重組,寧夏國有企業戶數近5年來減少了近一半,而資産總額卻增加了近一倍,達1300多億元。
一減一增的背後,是寧夏國企解放思想、大膽實踐的一次飛躍。5年來,寧夏探索出了一條市場經濟條件下借力央企、合作共贏的産業重組運作新模式。
再造寧夏“新國企”
中國神華與寧夏煤業集團重組後,僅2007年固定資産投資就達103億元,高於過去50年寧夏煤炭工業固定資産投資的總和;2008年4月,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入股的寧夏青銅峽鋁業股份有限責任公司,投資約220億元開工建設了三個特大型預焙陽極電解鋁系列及配套的自備電廠……
這些投資舉動,對於曾經背負沉重歷史包袱、深受資金嚴重短缺和市場環境制約的寧夏國有企業來説,過去只能是一種奢望。
近年來,寧夏一批國企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完成了資産重組,涉及國有資産300多億元,其中有12家中央骨幹企業入駐寧夏,有力推動了寧夏地方國有企業走出困境和地方國有經濟結構的調整,並促使國有資本進一步向優勢行業、優勢産業、優勢企業和優勢産品等關鍵領域集中。
寧夏回族自治區國資委主任黃宗信介紹説,截至目前,寧夏國資委監管的包括獨資、控股和參股企業在內的16家國有企業,經營質量明顯提高,到去年凈資産、銷售收入和利潤分別比2003年末增長1.1倍、1.64倍和8.9倍。
寧夏國企的重組之路並非一帆風順。此前,重組方案曾選擇過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也選擇過地方骨幹企業,但有的比較成功,有的則不盡如人意,總體來講,企業發展的步伐不是太快。自治區經委主任王永耀説,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歷史沉澱問題,也沒有讓企業與市場有效地對接。
2002年,自治區黨委也看到了這個問題,當年作出了組建寧夏煤業集團的重大決定,將原寧夏亙元集團公司、太西集團、靈州集團、寧煤集團重組設立了寧夏煤業集團,總資産70余億元,企業煤炭年産量也從1500多萬噸提高到2000萬噸。然而,當自治區提出以科學發展觀開發建設寧東重化工基地、再造一個“經濟寧夏”時,高達3000億元的投資額開始挑戰企業的實力。
借船出海好弄潮
面對國家産業政策的調整和激烈的全球競爭環境,偏居西北內陸一隅的寧夏國企選擇與央企重組合作,成了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必由之路。
“一個企業被重組、被兼併,很大程度上影響地方政府尤其是企業上級單位的話語權,將幾十個廳級幹部的任命權交了出去,地方政府對此要有相當大的決心和魄力。”寧夏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段慶林評價説。
實際上,在重組過程中,寧夏也出現了一些不同的聲音:有人説寧夏將自己的企業交給央企重組是“敗家子”行為;還有人認為,寧夏將會失去對企業的控制權,得不償失……
自治區國資委主任黃宗信説,寧夏經濟總量小,大型企業少,依靠自身力量做大做強有很大的局限性,必須尋求外力支持。而中央企業大多是國內龍頭企業,綜合實力較強,並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與行業內地方企業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和業務合作關係,兩者通過並購重組一方面可以進一步做大做強央企主業,實現企業自身的快速提升,另一方面地方企業也實現了聯大靠強,延伸、完善了産業鏈條,更有利於國有資産的安全運營和職工隊伍的穩定。
在與央企重組的過程中,寧夏態度積極,表現出了胸懷和氣魄。黃宗信告訴記者,與央企的重組有力地推進了寧夏國企投資主體多元化,促進了上市企業提高主營業務收入,使資本市場在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應有的作用。美利紙業、東方鉭業和賽馬實業等上市公司的母公司與央企重組,大大改善了寧夏上市公司的形象,使飽受“銀廣夏造假事件”負面影響的“寧夏板塊”再度活躍了起來。截至2007年年底,寧夏11家上市公司的總市值接近400億元,相當於2007年自治區GDP總量的50%。
自2005年以來,寧夏國有大中型企業與央企合作的步伐日漸加快,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大幅度增加,效益明顯好轉。
共同發展、實現雙贏
“作為地方煉油企業,重組前我們舉步維艱,難以維繫。2005年4月,自治區決定以零資産的形式無償將企業劃撥給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自此以後,職工收入增加了,企業和隊伍穩定了,發展步入了快車道。”中石油寧夏煉化公司黨委副書記、副總經理陳堅説。
“事實證明,與央企重組是市場經濟條件下落後地區對發展模式的一種創新。曾經有一段時期,寧夏一味依靠中央和東部發達地區扶貧支援,如今,借力央企實現地方企業的快速發展,增加就業、提高稅收,進而帶動地方經濟的跨越式發展,縮小與東部省區的經濟差距,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共同繁榮。”黃宗信説。
短短幾年間,中鹽總公司、中國華電集團公司、中國華能集團公司和長城資産管理公司等12家中央企業,在同行業中捷足先登,深度融入到寧夏快速發展的經濟洪流中,實現了一個又一個跨越。神華寧煤重組後企業凈資産增加了50多億元,煤炭産量在今年將達到4000萬噸、利稅超過20億元;中冶美利紙業集團目前不但解決了資金問題,而且已經完成了在沙漠邊緣植樹50萬畝的壯舉……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可寧夏借力央企的做法,有人將其稱為“寧夏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