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天津:用“中國元素”民間藝術的傳統文化迎奧運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7月24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天津7月24日電(記者 周潤健、劉暢)一個、兩個、三個……在天津市開發區華納社區居民張淑雲家的墻壁上貼了大大小小50多個用紙剪成的“福”字。“這都是我從社區舉辦的‘迎奧運剪紙培訓班’上學的,這50多個‘福’字我花了一個禮拜時間,怎麼樣?還不錯吧!”張淑雲頗為得意地説。

    “這些‘福’字是專門為北京奧運會剪的,是為奧運會祈福的,希望奧運會圓滿成功。”張淑雲動情地説。為了迎接北京奧運年的到來,華納社區邀請民間剪紙藝人授課,舉辦了“迎奧運剪紙培訓班”。

    同張淑雲一樣,很多人參與到此次培訓活動中來。剪紙作品也從最初單一的動物圖案到複雜的奧運會標、迎春圖、福壽圖等。

    民俗專家介紹説,天津人對剪紙情有獨鍾。尤其是改革開放以後,天津人更是喜歡用剪紙裝飾住宅、會場、賓館、演出場所等,使剪紙成為一種既有悠久民族傳統又有現代生活氣息的民俗形式,而且年年花樣翻新、方興未艾。

    今年初,天津市河東區大王莊街嘉祥裏社區津門剪紙畫創始人肖宇又有了新的創意:她將剪紙演變為“剪布”,將其運用到服裝上,結合奧運的主題,創作出以“剪布”福娃為圖案的系列T恤,並申請了專利。

    近日,從天津市東麗區大鄭村傳來好消息,該村為北京奧運會加工的禮品——中國剪紙作品套裝已啟運赴京,作為官方禮品贈送各國友人。

    據了解,這批禮品共600套,每套由3件作品組成,分別是中國傳統富貴娃娃、北京奧運會吉祥物福娃和各項運動標誌組成的吉祥圖形。承擔這次禮品加工任務的東麗區大鄭村是聞名全國的剪紙專業村,自清朝光緒末年開始興起剪紙以來,不斷汲取和發揚中國傳統剪紙工藝,推動剪紙藝術由裝飾品向收藏品發展,使剪紙作品向大型化、剪紙工藝向細微化、圖形創作向人性化的方向發展。

    據悉,除加工製作禮品外,奧運會期間,大鄭村還將派人進京向世界展示中國婦女和中國手工藝術品製作的魅力。

    同剪紙一樣,在中國,許多民間藝術傑作成為“華夏一絕”被傳承和保留下來,如刺繡、扇藝、風箏、年畫等。隨著北京奧運會的臨近,作為擁有“楊柳青年畫”“風箏魏”“泥人張”的天津來説,人們正在用各種“中國元素”喜迎奧運。

    在天津市紅橋區風采裏,有這樣一名捏泥人愛好者,“苦熬”半個月,親手捏制出“農民迎奧運”的泥人作品,最小的人物造型只有米粒大小。這名捏泥人愛好者名叫寧玉福,今年60歲了。

    據寧玉福老人介紹,自己愛好捏泥人已經有10多年。隨著北京奧運會的時間越來越近,他就考慮如何通過自己的一技之長為奧運會做點什麼。再三斟酌後,他決定捏出一套農民迎奧運的作品。白天干不完就晚上接著幹,因為怕影響老伴休息,老人就把“工作室”從臥室挪到了廁所。經過半個多月努力,兩個大泥人和兩套“微雕場景”終於完成。

    老人説:“奧運會不光是北京人的事,它是全國人民的事。很多人都盼望能為奧運會做些什麼,我也不例外。”

    2008年是中國的奧運年,同張淑雲、寧玉福老人一樣,越來越多的天津老百姓正在用雕塑、繪畫、對聯、詩詞這些“中國元素”彰顯自己對奧運的嚮往與熱情。在天津,無論是以地道民俗、傳統民間特色聞名的各種廟會,還是天津人愛貼的吊錢、春聯、年畫,無不與奧運“沾親帶故”,營造出一派迎接奧運的喜慶氛圍。

    家住天津市南開區盛達園的張女士説:“第一次在家門口舉辦奧運會,讓世界都來感受日益強盛的中國,作為一個中國人,我感到無比的自豪和驕傲!”

    天津市社會科學院教授王來華説,北京奧運會是向世人展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絕好舞臺,不但北京會成為世界的焦點,而且中國的其他地區也會成為人們的關注點。

    天津是一個有著濃郁地方民俗民風的城市,天津人用他們喜歡的剪紙、年畫、泥人表達對奧運會熱切期盼的同時,也是希望外國友人能通過這些民間藝術認識中國、了解中國。

 
 
 相關鏈結
· 天津全力落實治污減排措施以良好空氣質量迎奧運
· 北京迎奧運設2500多個自行車存放點方便大家出行
· 全國"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禮儀知識競賽在京結束
· 禮儀之邦迎奧運:讓每個市民都當好奧運會東道主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